•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使用平板电脑危害人体健康

    平板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普及起来。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在使用平板电脑时,姿势有违人体工程学原理。长时间的俯身或弯曲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伤害。
    2012-10-17
  • 美科学家用iPS细胞构建出高雪氏病模型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利用今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山中伸弥开发的新重编程技术,构建出遗传性疾病戈谢病(Gaucher disease,又称高雪氏病)的模型,将帮助加快发现这一疾病及诸如帕金森氏症等其他疾病的更有效新治疗。
    2012-10-17
  • 癌症地图:人体12个器官最易患癌

    国内权威肿瘤专家绘制了一张人体癌症地图,显示位居男性发病率前十位的分别是,肺、胃、肝、食管、大肠癌、膀胱、胰腺、脑、淋巴、肾;女性为肺、乳腺、大肠、胃、肝、食管、卵巢、宫颈、胰腺、脑。同时专家还回答了癌细胞从哪里来、这些器官为何会得癌等问题。
    2012-10-17
  • PNAS:3种靶向抗癌药联用可推迟乳腺癌脑转移

    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麻省总医院的Rakesh K. Jain博士带领研究小组发现,VEGFR2抑制剂和两种抗HER2药物联用,能明显推迟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并且将存活率提高到未接受治疗的三倍,这一效果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药物的效果都要好。
    2012-10-17
  • 韩国首次发现SUMO1蛋白诱发老年痴呆症

    韩国国立保健研究院生命医学中心的高永浩(音)博士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叫“SUMO1”的蛋白质诱导生成引发老年痴呆症的毒性物质,研究人员计划以这次研究成果为基础,继续研发预防和缓解痴呆症的技术。
    2012-10-17
  • 许国旺:基于代谢组学的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2012年10月16日隆重召开“色谱技术中德论坛”,作为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同期活动之一,论坛由“复杂样品分离分析”联合研究中心主办,轮流在德国慕尼黑和中国上海两地举办,色谱领域的优秀中德科学家在此次论坛中就最新科研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2-10-17
  • 《Nature》10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Nature》10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被气候变化扰乱的冬眠;沙门氏菌病原体利用依赖于“半胱天冬酶-11”的细胞死亡;“结合珠蛋白”怎样中和自由血红蛋白;脑中注意力中心在哪里;人脑基因表达图集;膜蛋白相互作用图;生活经历与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合作竟然是本能反应;肺癌基因组的分析结果;哺乳动物的皮肤也能再生。
    2012-10-17
  • Nat. Mater.:中科大发现短肽RE-1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温龙平教授发现一种短肽,能够调控稀土纳米材料所导致的细胞自噬行为,并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该发现有望同时实现在正常细胞中屏蔽自噬和在肿瘤细胞中提高自噬以增进化疗的目标。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材料》上。
    2012-10-17
  • 老鼠经基因改造后变身探雷“高手”

    新奥尔良神经科学协会年度会议上,纽约城市大学对啮齿类动物如老鼠进行基因改造后,可以使其鼻子对普通炸药散发出的气味增加500倍以上的敏感度,当在小鼠皮肤下放置的微芯片感应到三硝基甲苯后,便可将信息无线传递到附近的计算机。然后扫雷队就可移除炸药。
    2012-10-17
  • 美研发出新方法可控制纳米级药物载体形状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可控制纳米粒子(药物载体)形状的新方法,该基因治疗技术不使用病毒携带DNA进入细胞,因而可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研究还展现了纳米载体的形状对治疗癌症等疾病的功效会有很大的不同。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12日《先进材料》杂志网络版上。
    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