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关注中国在生物特征识别上的研究进展

    《科学》杂志目录页刊登了题为《中国聚焦生物特征识别》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在生物特征识别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李子青团队发明了利用近红外主动光源的人脸识别设备和系统,并参与了欧盟FP7项目——可信的生物特征识别。
    2012-10-16
  • Nature Chem:科学家模拟首个RNA细胞生命体

    宾州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化学模型,能模拟四十亿年前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利用称为多聚物的“大分子”,科学家们创造出已融合RNA的原始类细胞结构,并感兴趣于更接近早期地球存在的聚合物系统,希望能了解空间生物学中发生的事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出版社旗下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
    2012-10-16
  • Nature:Zuc蛋白质可抑制基因组损伤 有助于不孕症研究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以及许多动物体内都有的Zuc蛋白质在抑制转位子造成的基因组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解开不孕症发病的机制。
    2012-10-16
  • 他汀类药物最新数据公布:亚洲人和欧美人服用同样安全

    一项首次针对亚洲人群的最新他汀类药物服用安全性数据公布,结论是: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亚洲患者的安全性与欧美患者一致,亚洲患者可以解除顾虑,安心坚持他汀类药物规范治疗。
    2012-10-16
  • 东北师大刘益春成功研制神经突触仿生器件

    东北师范大学刘益春研究组利用InGaZnO材料,构造了具有自主学习和记忆能力的神经突触仿生器件,在单一无机器件中实现了多种生物突触功能,对促进更加精确地仿生神经突触进而实现人工神经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10-16
  • 施一公,颜宁合作研究揭示TALE蛋白的新作用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医学院颜宁教授研究组和北京大学席建忠教授合作在细胞子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论文报道了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ALE)能够特异识别DNA-RNA杂合链,并且能够保护DNA-RNA杂合链不被核酸酶降解。
    2012-10-16
  • 硅测试芯片技术可检测靶向蛋白用于诊断疾病

    大学的化学家瑞安•贝利研发了硅测试芯片,并通过半导体制造方法融合了光学感应器技术,从而更快地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狼疮和其他自体免疫疾病。此外,每次测试只需要一美元,价格不过是其他测试的一小部分。
    2012-10-16
  •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ynapDx公司通过血检鉴别自闭症

    SynapDx公司寄希望于一种简单的血液检测可以比现有检测更快地鉴别出大多数患有自闭症的儿童。SynapDx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斯坦利•拉皮德斯表示公司将很快开始评估诊断方法的能力,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基因活性来识别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从而及早地发现和治疗自闭症儿童。
    2012-10-16
  • 201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公布

    201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在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学科评选组评审和评选专家委员会会议评审。该评选工作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
    2012-10-16
  • 日本在诺奖后曝干细胞研究造假事件

    在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为干细胞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后的几天,日本东京大学的一位科学家Hisashi Moriguchi宣布了自己在利用干细胞修复受损心脏研究方面的新成果,然而这一研究随后受到大量的质疑。
    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