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长春应化所:纳米管可识别端粒特殊区域并稳固其结构
长春应化所研究员曲晓刚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证实单壁碳纳米管可在细胞中抑制端粒酶活性并干扰端粒功能,这为单壁碳纳米管的生物医学效应和DNA i-motif 的生物学重要性提供了新的认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端粒酶
单壁碳纳米管
病变蛋白Aβ
锌指结构
2012-10-24
厦门大学等首次发现乙肝病毒的两个靶蛋白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中国厦门大学研究小组在肝细胞中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两种主要靶标:小分子蛋白Bcl-2和 Bcl-xL,这项发现可能在被HBV感染的病人治疗上产生深刻的临床意义和药物开发上的意义。相关研究发表在在线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乙肝病毒
HBV
HBx
厦门大学
薛定
2012-10-24
俄研究人员发明帕金森氏症早期诊断方法
俄罗斯研究人员基于分析患者眼、手和头部活动的速率和协调性发明了一种帕金森氏症的早期诊断方法,能在神经细胞受损达到临界点之前检测到该疾病。
帕金森氏症
早期诊断
2012-10-23
日本研究员 Hisashi Moriguchi 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造假始末
就在日本京都大学生物学家山中伸弥凭借iPS细胞荣获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几天后,东京大学一位客座研究员Hisashi Moriguchi就公布了通过干细胞修复受损心脏的最新研究成果,令许多科学家感到惊讶和怀疑。
Hisashi
Moriguchi
干细胞
2012-10-24
植物抗癌药的平民化前景寄望于新药研发
在我国常见植物药多为中药。中医药在防癌抗癌、减少放化疗质量等方面一直被认为具有肯定的疗效,在攻克癌症方面被寄予很大希望。人们普遍认为植物药价格低廉,事实上,传统植物抗癌药的价格也让一般家庭无法承受。在这种背景下,多数企业希望通过研发新的植物抗癌药促进药物价格下降,从而推进肿瘤药物市场的快速增长。
植物抗癌药
药物毒性
紫杉醇
多西他赛
2012-10-23
年老老鼠接受年轻血液后可逆转某些衰老进程
斯坦福大学的Saul Villeda发现,来自年轻老鼠的血液能够逆转年老老鼠的老化效果,改善它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达到与年轻动物相当的水平,可能的解释是通过补足关键化学因素的水平来逆转老化效果。这一技术可能帮助人们延缓老化带来的糟糕效果,比如老年痴呆症。
年轻血液
衰老
老年痴呆症
逆转老化
2012-10-23
科学家从化石证据中推断人类最古老祖先酷似松鼠
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灵长类动物普尔加托里猴的化石骨骼揭示了这种灵活的小动物大多数时间都在食用水果和攀爬树木。一位古生物学家称,踝骨化石表明它拥有同今天居住在树上的灵长类动物一样灵活的踝关节。此外,从化石还原的体貌特征看,它几乎就像是一只现代的松鼠。
普尔加托里猴
人类祖先
专业踝骨
哺乳类动物
2012-10-23
单分子测序技术破解鹦鹉学舌和艾滋病毒剪切等现象
美国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 ( PacBio)推出的第三代测序系统PacBio RS,由于读取序列的高错误率,曾一度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不过,随着将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融合后,PacBio RS系统的前景一片光明,接连应用于鹦鹉基因组、 艾滋病毒剪切模式以及极地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中。
鹦鹉学舌
调控基因
FoxP2
egr2
Roch
454
2012-10-23
科学家揭示神经元分子在记忆形成中的时空活动
美国纽约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学家利用加利福尼亚海兔,对记忆过程中神经元分子活动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进行了区分,并指出记忆形成不是简单地将分子活动打开或关闭,而是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运动的复杂的时空关系所产生。这一成果为记忆形成的分子活动提供了最新解释。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记忆形成
分子信号
加利福尼亚海兔
突触形状
2012-10-23
基因测序仪成为人类“解密神器”
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基因测序产业将是重点领域。基因组测序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确定本·拉登的身份,查找德国大肠杆菌疫情背后的元凶,以及为不同患者提供针对性地治疗。由于在测序仪器方面我国却乏善可陈,因此,本土企业要力争这一领域有实质性突破。
基因测序仪
大肠杆菌疫情
Life
Technologies
2012-10-23
首页
2345
2346
2347
2348
2349
2350
2351
2352
2353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