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NAS:研究发现核糖体兼具调控功能

    一般人们认为核糖体只是细胞合成蛋白的分子机器,而翻译的调控是通过起始因子和RNA结构进行的。近日,哈佛医学院微生物和免疫学教授Sean Whelan发现,核糖体实际上还具有更多功能,它还能够调控特定蛋白的翻译从而影响病毒增殖。
    2012-12-10
  • 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反应的关键基因:Arih2

    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发现Arih2基因对于免疫系统功能至关重要,它负责决定是否对某种感染做出免疫反应。科学家可据此掌握治疗以及潜在控制艾滋病病毒(HIV)、肝炎及肺结核等慢性感染的关键。
    2012-12-07
  • Cancer:二甲双胍能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

    美国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发现,常用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能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这可望为二甲双胍应用于卵巢癌治疗临床研究铺平道路。
    2012-12-07
  • 云南大学马晓娅博士:澄江化石揭示无脊椎动物进化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侯先光教授和马晓娅博士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首次对无脊椎动物化石神经系统的专题报道,是古生物学研究,特别是澄江研究中的一大突破,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古生物神经学。
    2012-12-07
  • 12月7日《科学》杂志精选

    12月7日《科学》杂志精选:在实验室中控制昏睡病寄生虫的生命周期;糖尿病的一个秘密——高脂饮食及JNK基因;非洲的干旱使得鸣禽难以到达其繁殖地。
    2012-12-07
  • 美国最新研究揭开慢性炎症致癌之谜

    虽然以往的科研证实,慢性炎症有可能导致癌症,但这是如何发生的,科学家并不知晓。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制造的一种类似于激素的炎症促进物质在处于高水平时,能够引发一种恶性血癌的产生。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癌细胞》杂志上。
    2012-12-10
  • 江苏最年轻“科星”刘畅发现生物钟基因开关

    “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最年轻的一员刘畅,通过6年研究,发现一种名为Baf60a的基因,是控制肝脏和心血管生物钟的“开关”。通过控制这个“开关”,实验小鼠的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在72小时之内就神奇消失了。
    2012-12-06
  • “间接谱系转化”让干细胞的诱导时间缩短至15天

    美国萨克生物研究所开发出一种“间接谱系转化”(ILC)技术,能由成熟细胞生成干细胞,允许干细胞及其衍生物的无限生产,并可将生成时间从2个月缩短至15天。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方法》杂志上。
    2012-12-06
  • 激活大脑免疫细胞可修复受损脑组织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实验证明,大脑关键“育种”细胞分泌的物质可以提高基于脑部对健康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强度。这一发现为理解原位干细胞和干细胞移植如何改善大脑功能增加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近日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在线版上。
    2012-12-06
  • 25个正在研发中的糖尿病药物

    过去30年,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今后十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化,糖尿病患者还将如海啸般涌来。这对社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对药企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GEN列出了25个正在研发中的糖尿病药物,多为跨国公司研发,它们有望遏制住糖尿病“汹涌”的势头。
    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