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牙齿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生理状况?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因患有严重牙周疾病而导致牙龈发炎的30至40岁男性与未患有该疾病的正常男性相比,其患有勃起障碍的几率要高三倍。作者Faith Oguz博士为土耳其马拉蒂亚市伊诺努大学(Inonu University)医学院泌尿外科医生。
牙龈
勃起障碍
血管
2012-12-10
MECP2综合征的儿童有先天免疫系统缺陷
据《科学-转化医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罹患一种叫做MECP2重复综合症的神经发育性疾病的儿童拥有改变了的免疫系统,这使得他们易患肺炎及其它呼吸道感染。了解这些儿童的免疫系统受损能使医生们使用恰当的抗生素来治疗这些感染。
免疫
神经
感染
干扰素
2012-12-10
NEJM:染色体芯片方法推动产前诊断发展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两项研究,一项指出与目前产前诊断的标准方法相比,染色体芯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临床相关信息;另一项将芯片用于死产检测的研究,发现芯片可以检测出532例中的87%,而标准的死产分析方法(包括核型分析)只能检测出25%。
染色体芯片
产前诊断
非整倍体
核型分析
羊膜穿刺
2012-12-06
3D细胞培养技术显著提高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效率
新加坡A*STAR的科学家利用一种新的3D细胞培养平台培养诱导多能干细胞,与经典的2D培养技术相比,诱导多能干细胞产量大大提高,且非常易于诱导分化为其他的特异性细胞。
细胞培养
3D培养
诱导多能干细胞
神经祖细胞
2012-12-06
全基因组测序或揭示儿童侵袭性脑瘤致病基因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和费城儿童医院的科学家们在对74个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发现ARID1A和ARID1B两个基因发生改变的患儿相比无此基因改变的患儿生存期缩短了四分之三。这一发现有可能最终导致早期确认患有侵袭性神经母细胞瘤的儿童,他们或许需要接受其他的治疗。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神经母细胞瘤
全基因组测序
特异性突变
2012-12-06
上海交大吴强教授破译脑神经元中蛋白组装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强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特殊蛋白质调控机理,找到了打开人脑神经细胞谜团的两把“钥匙”绝缘子结合蛋白CTCF和染色体粘连蛋白Cohesin。这一研究成果对科学家破解人类基因组的编码调控机制,以及认识脑发育中单个神经细胞身份密码如何建立、复杂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理将产生深远影响。
神经细胞
大脑发育
原钙粘蛋白基因
神经系统
蛋白质调控
2012-12-06
12月6日 Nature 杂志生物学精选
12月6日 Nature 杂志生物学精选:神经嵴的起源;HIV-1疗法的新希望;EZH2作为淋巴瘤的一个治疗目标;功能化杂环的合成;环烯醚萜合成酶的识别;网格细胞的自组织;具有高度演化复杂性的藻类基因组被测序;相邻神经元之间的交流。
神经嵴
HIV
淋巴瘤
网格细胞
环烯醚萜合成酶
神经元
2012-12-06
2012年生命科学10大创新产品与服务
从细胞3D培养产品到基因组测序仪,从DNA合成技术到数字化实验室管理平台,从生物发光报告物到细胞成像数码相机等,The Scientists杂志评出了2012年生命科学领域中最具创新性的产品与服务。
3D培养
基因合成
基因测序
2012-12-06
我国“人造生物圈”试验成功 或将用于月球基地
我国“人造生物圈”试验成功,该生物圈能够循环,既能提供航天员氧气和食物,也能消化航天员的代谢产物。“人造生物圈”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深空探测和建立月球基地的基础保障技术已经攻克。
人造生物圈
生物圈
生态
2012-12-05
时代周刊:2012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时代周刊发布2012年度十大医学突破:“垃圾DNA”有大作用;体内微生物作用机理;新型艾滋病药物;实验室生成人体组织;自闭症逆转的新希望;乳腺癌治疗突破;新生儿快速DNA诊断;解码儿童肿瘤;人造小鼠卵细胞;青春痘切换病毒。
垃圾DNA
体内微生物
艾滋病药物
乳腺癌
自闭症
儿童肿瘤
2012-12-05
首页
2319
2320
2321
2322
2323
2324
2325
2326
2327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