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的技术数据

    关于离子交换层析实验的介绍,对于常用到的层析介质的一些基本技术数据罗列如下: 离子交换介质名称 最高载量 颗粒大小(μm ) 特性/ 应用 pH 稳定性工作 耐压(MPa ) 最快流速(cm/h) SOURCE 15 Q 25mg 蛋白 15 2
    2010-04-08
  • 层析技术(Layer-analise technique)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是以离子交换纤维素或以离子交换葡聚糖凝胶为固定相,以蛋白质等样品为移动相,分离和提纯蛋白质、核酸、酶、激素和多糖等的一项技术。 (一)原理 在纤维素与葡聚糖分子上结合有一定的离子基团,当结合阳离子基团时,可换出阴离子,则称为阴离子交换剂。如二乙氨乙基(Dict
    2010-04-08
  •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操作要点

    铺板 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 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2。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
    2010-04-08
  • 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技术

    (一)原理 亲和层析是一种吸附层析,抗原(或抗体)和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这种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逆的。所以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后,就可以使存在液相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选择性地结合在固相载体上,借以与液相中的其他蛋白质分开,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此法具
    2010-04-08
  • 色谱分析技术(高压液相色谱、亲和色谱法和吸附色谱法)

    高压液相色谱 Martin 和 Synge在1941年就提出高效相色谱的设想,然而直到六十年代后期,由于各种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才付诸实现。这种色谱技术曾被称为高速液相色谱(High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高压液相色谱(High Parss
    2010-04-14
  • 色谱法(chromatography)概念、特点和分类

    1903年,俄国科学家M.C.ЦВЕТ首创了一种绿叶中分离多种不同颜色色素成分的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由于翻译和习惯的原因,又常称为层析法。近百年来,色谱法不断发展,形式多种多样。5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通
    2010-04-28
  • 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色谱法是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高度进行定量分析的。色谱定量计算方法很多,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1. 归一化法 如果试样中所有组分均能流出色谱柱并显示色谱峰,则可用此法计算组分含量。设试样中共有n个组分,各组分的量分别为m1,m2,……,mn,则i种组分的
    2010-04-28
  • 常用的色谱方法(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色谱)

    按色谱分离的机理来分,常用的色谱方法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和亲合色谱。 一、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吸附色谱是指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由吸附剂组成的固定相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组分有不同的吸附力,从而不同组分随流动相
    2010-04-28
  • 氨基酸的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

    一、原理 有些高分子物质含有一些可以解离的基团,例如-SO3H,-COOH等,因此可以和溶液中的离子产生交换反应如: R-SO3H+M→R-SO3M+H+ 或 R-NH3OH+Cl-→R-NH3Cl+OH- 这类同分子物质通称离子交换剂,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离子交换树脂。由
    2010-04-28
  • 血红蛋白与核黄素的凝胶柱色谱分离

    原理 凝胶渗透色谱就是按照溶质分子的大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技术,当溶质分子大小不同的样品溶液通过凝胶柱时,由于凝胶颗粒内部的网络结构具有分子筛作用,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质就会受到不同的阻滞作用,本实验血红蛋白分子量大,不易渗入网络,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因而所受到阻滞作用小,
    201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