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勃林格殷格翰与礼来糖尿病合作研究取得积极成果

    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与礼来在糖尿病药物研发上采取强强联手的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研究结果数据表明,Trajenta™ (利格列汀)可作为有效而且耐受性良好的药物应用于接受不同背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些在研的新药也取得了积极的临床数据。
    2012-10-08
  • 抑制丙型肝炎利器被找到:核糖体40S次单元粒子

    台湾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核糖体40S次单元粒子”在人类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如果这一粒子的数量降至一半,丙肝病毒的复制量,即可被压低到10%以下。这种疗法有望成为未来治疗丙型肝炎的利器。
    2012-10-08
  • 浙大联合课题组发文Cell子刊揭示干细胞癌变机理

    浙大王英杰教授和沈炳辉教授的联合课题组在干细胞研究中发现,当两种关键蛋白质“失控”发生越位碰撞后,就会引发一系列变化,将一个正常的干细胞变成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Cell》子刊《Molecular Cell》(分子细胞)上。
    2012-10-08
  • 新方法实现50小时内快速诊断新生儿遗传疾病

    美国密苏里州儿童慈爱医院的Stephen Kingsmore领衔的研究小组研发出一种更快速、更简单的方法来找出全基因序列中相关的基因突变。这一种能够快速检测DNA的设备和对于所得结果的最新型分析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诊断出新生儿的遗传缺陷,刊登在《科学—转化医学》上的一份新研究报告中。
    2012-10-08
  • Nature:致命蛇毒可用来制造止痛药

    法国科学家发现,致命的黑曼巴蛇毒液里含有两种具有止痛作用的蛋白质(mambalgins),动物实验显示,该蛋白质止痛效果好,并且副作用小,为研发新型止痛药提供了新途径。
    2012-10-07
  • Nat Neurosci:两热门蛋白共同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路

    加州大学San Diego医学院细胞与分析医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TDP-43和FUS/TLS两种蛋白都作用于一条共同的通路。受这两种蛋白共同影响的基因对神经突触的功能有着重要影响,这意味着运动神经元的退化受到一条通用通路的影响。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2012-10-07
  • 新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执行功能并自行溶解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明了可完全被生物降解的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能让医生植入医学感应器或药物输送设备,此外,论文的作者证实了可吸收装备为外科手术伤口加热并抑制细菌生长的可能性。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2012-10-07
  • 新型抗生素不需要杀死细菌

    传统上,人们希望找到可以快速杀死细菌的抗生素,但是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新型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但无需杀死细菌就可以让它们缴械。研究被发表在mBio。新方法采取中和细菌毒性因子来迅速中断致病细菌对宿主身体机构的损害以缓解感染。
    2012-10-07
  • Nature:线粒体功能减弱导致某些良性肿瘤癌变

    日本神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某些良性肿瘤发生癌变是由于良性肿瘤细胞内合成能量的线粒体功能减弱,这些细胞会分泌引发炎症和细胞增殖的两种蛋白质,从而导致癌变。研究人员之前已知线粒体异常与癌变有关联,这是首次在生物体内确认线粒体异常与癌变发生的生物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新的癌症疗法。
    2012-10-07
  • 奶牛经遗传改造可生产低过敏原牛奶

    新西兰农业研究公司的研究人员借助RNA干预技术,抑制奶牛所产牛奶中的β-乳球蛋白。β-乳球蛋白成分虽并未完全消除,但是总量减少了96%。据称这一新方法不仅可用于改善牛奶成分,降低婴幼儿奶粉的工业成本,还能改善牲畜的其他方面,如抗感染能力。
    201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