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蜡组织切片的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

    许多实验室研究人员习惯将组织蜡块切片后长期保存在室温条件下,而切片后的组织在室温下长期保存抗原易损失。 一些研究发现,切片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以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会出现减弱,甚至阴性。因此,有学者进行了新、旧切片保存时间对照实验。选择11种不同组织蜡块每例连续切10片,共110
    2010-05-04
  •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新进展半抗原交联抗体法介绍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继续改进和完善中,新的技术方法不断出现。除目前国内已开始应用的免疫金技术和免疫金银技术外,80年代,新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还有半抗原交联抗体法和令人瞩目的分子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金银技术和分子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将分别以专章叙述,本节仅就半抗原交联抗体法作一
    2010-05-04
  • 抗原修复方法介绍(抗原热修复和酶消化方法)

    抗原修复主要用于福尔马林或多聚甲醛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1、抗原热修复 (1)高压热修复 在沸水中加入EDTA(pH8.0)或0.01M枸橼酸钠缓冲溶液(pH6.0)。盖上不锈钢高压锅的盖子,但不进行锁定。将玻片置于金属染色架上,缓慢加压,使玻片在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然
    2010-05-04
  • 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操作流程

    1、石蜡切片置于60℃烘箱中,烘片2h,脱蜡至水,用pH7.4的PBS冲洗三次,每次3min(3×3')。 2、取一定量PH6.0柠檬酸盐缓冲液,加入微波盒中,微波加热至沸腾,将脱蜡水化后的组织切片置于耐高温塑料切片架上,放入已沸腾的缓冲液中,中档微波处理10min,取出微波盒
    2010-05-04
  • 免疫组化ABC法操作流程

    1、4%多聚甲醛常规灌注固定,取材并置20%蔗糖溶液(4℃)过夜,蜡块制作,切片,贴片。0.01M PBS清洗5min×3次; 2、脱蜡、水化:用二甲苯两次10min,用梯度乙醇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水化; 3、加入0.3%的过氧化氢甲醇溶液(甲醇80ml+0.01M PBS
    2010-05-04
  • 免疫组化常见问题及解答

    1、切片染色后背景太深,如何区分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着色? 全片着色是指整个切片全都染上了颜色,着色的强度可深可浅,总之,分不清那些组织是阳性那些组织是阴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1)抗体浓度过高:一抗浓度过高是常见的原因之一。解决办法是,每次使用新抗体前应当对其工作浓度进行
    2010-05-05
  •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分类和优点

    一、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应用免疫学及组织化学原理,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进行原位的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这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众所周知,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即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
    2010-05-05
  •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由于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且能将形态研究与功能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门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在病理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以肿瘤研究为例,在免疫组化技术出现以前,对肿瘤的诊断和分类还局限于细胞水平,
    2010-05-05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简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
    2010-05-05
  • 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操作指南

    一、材料和试剂 1、玻片:须用免疫组化专用玻片,或用2%多聚赖氨酸包被处理玻片。 2、5-10%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用PBS配。 3、3%牛血清白蛋白(BSA),用PBS配。 4、0.01M pH7.4 PBS 5、1% BSA-PBS(含0.05% Tween20)
    201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