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ence子刊:华人学者带来阿兹海默病创新诊断工具

    最近,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华人学者张明君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它通过计算机算法,整合了这个团队新发现的生物标记物,并辅以患者的认知功能测试,能对阿兹海默病进行诊断,并能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这个新方法发表在了《科学》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2017-08-31
  • Nature Genetics刷新旧观念:重复序列在胚胎发育起重要作用

    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科学家和法国、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8月28日在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文章表明:以前被认为是相当微不足道的反转录转座子重复单元在胚胎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08-31
  • 美国加强对干细胞疗法的监管,今秋将发布一份全面的政策框架

    美国卫生当局正在加强对干细胞疗法的监管和执法行动,清理可能破坏整个再生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坏角色”诊所和公司。
    2017-08-31
  • 不要忘了沟通的目的

      很多管理者多知道沟通重要性,但是往往容易忘记为啥要去沟通。沟通是为了得到一些什么效果,沟通有啥目的。为了不让沟通工作白忙活,做好沟通工作分配,做好沟通管理很重要。还有就是让明白沟通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让对方知道自己要表达意思,找一个合理问题解决方式。
    2017-08-29
  • 拖延症晚期的你,只有靠这种方法才能救自己

    拖延的习惯,正威胁着许多人的职业、健康和财富。尽管这与生物学因素不无关系,然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摆脱这种习惯。
    2017-08-30
  • 血常规检查单,你真得看懂了吗?

    读血常规就像掌握一门语言,即使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把它们连成句子的时候,因为标点不同,语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阅读时你也不一定了解它的含义。
    2017-08-30
  • 100万人14年随访发现,他汀类药物或可使乳腺癌发病率降低45%

    一项针对100多万患者进行的为期14年的研究发现,高胆固醇的人患乳腺癌的几率比没有高胆固醇的人降低45%,同时患有高胆固醇的乳腺癌患者比没有高胆固醇的乳腺癌患者死亡率降低40%。
    2017-08-31
  • 与重病的“遭遇战”,该如何提高胜算?

    当面临重大疾病威胁时,不要盲目接受会对身体造成较大损伤的治疗。在国内没有太好治疗方案的情况下,要及时把握时机,寻求国际权威诊疗建议,确保自己能够掌握全面、充足的信息,得到最合适的初始治疗方案。
    2017-08-29
  • EB病毒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好医友中美远程会诊

    出席本次视频会诊的哈米迪博士(Dr.Hamidi)拥有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认证的内科及传染病专科医师资格,曾担任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遗传医学博士后研究员,在传染病诊疗、预防及控制领域具备资深的医学背景和丰富的专科临床经验。
    2017-08-29
  • 《NCCN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指南》中文版编译工作正式启动

    2017年8月24日,《NCCN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指南》译前筹备会于上海宾馆隆重召开。泛生子作为指南分册中文版引进的独家支持单位,将全面支持指南引进、编译、学术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会上,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学术编辑中心贾晓巍主任、杜克大学讲席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在内的众多神外领域专家及嘉宾出席。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