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GO! 明德生物2018年会特辑

     新的一年明德生物还将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2018-02-23
  • 开工大吉!2018,威斯腾生物携手并进,再创辉煌!

    尊敬的老师: 您好!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消散,但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威斯腾生物的各位员工于2018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初八)正式开工啦!全体员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重返工作岗位,迎接新的征程,新的一年我们将秉持“勤奋、忠诚、热情、向上”的司训
    2018-02-23
  • 新的“癌症替身”!Science:肿瘤类器官可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对于那些生命只剩下几个月的癌症患者来说,时间简直太宝贵了,都无法多次尝试然后找到一种能够减缓疾病的药物。但是2月22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最新研究似乎带来了希望——科学家们可以在实验室培育出源自人类肿瘤的类器官(Organoids),用于测试癌症药物,从而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2018-02-24
  • 这次是“智能凝胶”,顾臻团队癌症免疫疗法新成果登Science子刊

    华人科学家顾臻教授团队又双叒叕……出新成果啦!在最新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顾臻团队开发出了一款可递送癌症免疫联合疗法的“智能凝胶”。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创新型治疗途径有望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抑制术后癌症复发。
    2018-02-23
  • 为什么新生婴儿只哭不笑?可能是因为他们“失忆”了

    几个月前,我的儿子出生了,他很快就成了家里的暴君,一个通过哭声实施统治的暴君。他在怒火中紧握小拳拳,他的脸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翻滚着。他沉默的平静会瞬间转变为愤怒,转而变为目不转睛的凝视,偶尔会混杂着惊奇和惊恐。他进行着艰苦又纯粹的演出,几周都没有展现任何形式的笑容,也没有任何明显的幸福的迹象。
    2018-02-26
  • 线粒体DNA“大逃亡”?Science首次揭示这一微妙时刻

    线粒体DNA是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最新一期《Science》发表一篇文章揭示:当细胞凋亡时,这类DNA会从线粒体内“逃逸”。更重要的是,这一“大逃亡”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因素。
    2018-02-26
  • 哪些基因决定我们的面部特征?科学家已找到15个|Nature子刊

    人的脸是由不同要素(眼睛、鼻子、下巴和嘴巴)组成的多部分特征,其大小、形状和构成明显是可遗传的。然而,科学家们对负责人类面部变化的遗传变异知识仍然匮乏。在最新一期《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来自比利时勒乌芬大学、匹兹堡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15个与面部特征有关的基因。
    2018-02-23
  • 也许没有真正的抗癌食物,但预防癌症少不了这些食物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生活方式与癌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吸烟、饮酒、超重、久坐不动、饮食不健康等。美国癌症学会(ACS)发布的报告更是显示,近半数的癌症死亡与可控的生活方式有关。那有没有真正的抗癌食物,只要天天吃就能预防癌症?可惜的是,并没有。癌症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如果真能单靠吃某种“超级食物”来抗癌,那医生估计都要失业了。不过,通过饮食来预防癌症也并非没有可能。
    2018-03-04
  • 从不得癌症、或永不衰老:这种难看的动物,将为人类找到长寿之道?

    杜绝癌症乃至避免衰老,成为很多人毕生的梦想,也让一代代研究者为之前仆后继却无功而返。然而,在一种不起眼、相貌甚至有些丑陋的啮齿类动物身上,我们几乎看不见癌症、衰老的踪影。这种名为裸鼹鼠的动物,有着怎样的不老诀窍?
    2018-02-23
  • 同期2篇Nature!浙大胡海岚团队:突破世界性难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岚团队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月15日,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刊发该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