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员用碳纳米管创建功能性突触

    Engineering researchers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the use of nanotechnologies for the
    2011-04-22
  • 研究发现:童年受虐经历与青春期抑郁症之间的生物学联系

    Kate Harkness has found that a history of physical, sexual or emotional abuse in childhood substantially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pression in
    2011-04-21
  • PNAS:发现人脑“恐惧记忆”的“罪魁祸首”β抑制因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对经历的刺激会产生恐惧、甚至终生难忘的秘密,近日被复旦大学科学家发现。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刊登了这一成果,发表后即被著名《自然》杂志“自然中国”网站列为“研究亮点”,并以“神经科学:恐惧因子”为题作详细报道。 复旦大学脑
    2010-01-06
  • Nature:控制昆虫进攻性信息素的神经回路研究

    本期封面所示为一只雄性果蝇在对另一只走在它前面的雄性对手进行“翅膀威胁”,这是一种典型的攻击行为。图片被转换成了假彩色,以更清楚地演示该行为。 控制进攻性的信息素已在昆虫和小鼠身上被发现,但其中所涉及的神经回路却仍不清楚。Liming Wung 和David Anderson发
    2010-01-17
  • J.Neuroscience:发现干细胞可以培育成特定脑细胞

    美国科学家日前在动物大脑内植入由胚胎干细胞培育的神经细胞后发现,它能够与其原来的神经细胞进行成功联接整合。此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1月20日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上。 健康大脑细胞之间的联接是稳定和精确的,这样才能确保动物正常行为的进行。这一新发现首次表明,干细胞不仅可以培育成为特
    2010-01-28
  • 科学家用胚胎干细胞取代受损视网膜细胞助实验鼠恢复视力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科学家所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利用实验鼠胚胎干细胞取代受损视网膜细胞,成功地帮助患色素性视网膜炎的实验鼠恢复了视力。该研究成果有望用于开发治疗人类色素性视网膜炎的新方法。 色素性视网膜炎在人类中的发病率为1/3000至1/4000,每年全球新增患者
    2010-03-01
  • 基因疗法恢复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视力问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和俄克拉何马州的科学家使用基因疗法,改善具有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疾病的老鼠视力。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家在使盲人恢复视力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悉,《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
    2010-04-02
  • 帕金森氏症与控制多巴胺传导的“LRRK2”基因变异有关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帕金森氏症的病因与控制多巴胺传导的“LRRK2”基因发生变异有关。 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上发表了上述研究成果。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研究帕金森氏症的病理,寻找新的预防
    2010-04-07
  • PNAS:一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变异可能也与脑萎缩有联系

    将近半数西欧人携带的一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变异可能也与大脑退化有联系。Paul Thompson及其同事生成了200多位健康的老年白人受试者的大脑3D图,结果发现了“与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内的一种特定的DNA序列的携带者比非携带者表现出了大脑容量减少的模式。这种大脑差异可能无法直接
    2010-04-20
  • Current Biology:电脑程序分析人类大脑扫描读取人脑记忆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使用电脑程序分析人类大脑扫描结果,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受试者当时的所思所想。这一成果将增进科学界对大脑记忆机制的理解。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报告说,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大脑活动,然
    201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