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的科学院大征文:多招博士后,少招研究生

    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要短平快地获取回报,办科学院或者科学研究所是最好的办法。世界上的那些科学院,无论是近代的,现代的,已经消失的,正走下坡路的,还是正在红红火火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盖一栋楼,找一堆人,你们就给我干,别的事就别想了。
    2011-05-22
  • 为何中华文化最容易被清洗?

    美国的白人种族主义者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因为他们担忧的大麻烦终于来了。前些日子,德克萨斯州的人口统计结果表明,墨西哥裔人口超过白种人,成为德州第一大人种。 打听了一下,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主要担忧有两个:1)美国是一个选票决定政治的地方,合法的墨西哥裔选民一直想为他们的还没有合法
    2011-05-25
  • 科学界一“老刺头”

    这里说的“老刺头”就是Peter Lawrence。在科学界做“刺头”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1)够牛,学术水平够高;2)敢做愤青。“老刺头”就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一些东西:1)学术水平一直很牛;2)从小愤青一直做到老愤青。 Peter Lawrence做的是发育生物学,英国人
    2011-05-29
  • 关注和支持南科大的同学们

    科学网上最近有一股歪风邪气。那些恶搞无聊的博文,例如吾等制造出来的,往往被博友热捧,三推两推就成了热门博文。一不小心,少数博文还奇迹般地突破了“拒绝加精圈”,成“精品”了。在这种情况下,博友们就容易忽略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博文以及那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件。
    2011-06-01
  • 一件旧事(很短但很猛)

    刚才在何士刚老师的博客里提到了非政治专业研究生要考政治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一件旧事。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英语学得不好,但他坚决要考寄考托,要出国读研究生。原因是:再让我考政治,我会死的!
    2011-06-02
  • 围观南科大:要从小事做起

    因为对南科大不了解,刚才到他们的网页上看了一下。挑几个刺: 首先是网页浏览速度有点儿慢。想看看他们的《南科大师生欢庆五四青年节》,期待了很久才看见前面的几个花朵,后面几张还出错了,看不到。也许是因为我在“境外浏览”的缘故,但南科大要成世界一流,就得凡事用“世界范围”来考虑。
    2011-06-04
  • 乡愁

    前段时间美国的图书连锁店Borders破产关门,最后阶段所有书籍减价70%。机不可失,我随机捞了十几本回家。 其中一本小说《Song of the Exile》是讲二战期间一位夏威夷妇女被当慰安妇的故事。书的作者Kiana Davenport在夏威夷长大。除了这本书,她的另
    2011-06-07
  • 围观南科大:朱校长最好

    虽然吾等给南科大挑刺,本网对朱清时校长也是质疑声一片,可我还是认为朱校长是最合适人选。为什么呢?除了朱校长对中国教育体制理解深刻,对世界上的正常大学教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及在中国教育科研界有江湖地位以外,还因为他是一位了退休而且有余力的老人。 这一点非常重要,不是开玩笑的
    2011-06-10
  • 两个与神经系统复杂性相关的分子(几句话)

    那就是脊椎动物里的protocadherin和昆虫里的DSCAM。这两个分子对保证神经元的形态和某些功能有重要作用。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上来说,这两个分子很好地满足了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它们能分别编码几百万个和几万个以上的、序列类似而有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细胞膜上通过相互作用来
    2011-06-11
  • 能量与寿命(线虫,几句话,配图)

    对动物寿命的研究是热门话题,现在还是很热。在这个研究史上,其中一个很激动人心的研究来自对线虫(C.elegans)寿命的研究。通过遗传学方法,Cynthia Kenyon实验室在1993年发现了一个线虫突变体可以在维持正常生理状况下,寿命延长一倍以上。几乎在同一时间,Gary R
    201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