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们需要戴眼镜?

    0从光学原理看,人眼接收到的像是倒置的,与日常生活的实际状况是相反的。婴儿刚睁眼看世界时,应该是看到一个倒置的世界。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神经的编码解析,相当于在空间域做了图像的倒置,可以调整到正确的视觉感知,说明脑神经可以对视觉信息做一定的处理。
    2010-12-12
  • [转载]望梅止渴是有科学依据的!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0/12/101209141134.htm Thought for Food: Imagining Food Consumption Reduces Actual Consumption
    2010-12-13
  • 农药学学科简介

    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要求各学科评议组组织编写学科简介。我接受了农药学学科简介的编写任务。然而,查阅了国内外的资料却发现,农药学的定义、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等重要信息都没有得到明确。为此,特提出与大家讨论。;一、学科概况农药学(pesticidology)是一门
    2011-06-19
  • 科研的粗和细

    经常有人说,做科研要敢想,敢做,要有想象力,才能创新,貌似比较粗放。又有人在说,做事情要仔细认真才能到位,好像是谨小慎微,非常细。做事情比较粗,往往可以带来很好的兴趣,激发科研激情,但思维发散,难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容易浅尝则止。做事情很细心,可以把事情本身做好,又容易陷入细节
    2011-05-08
  • [转载]美国花钱限制技术转移到中国

    今天早上的science文章,提到了一些中国窃取美国技术,尤其是NASA等机构的航天技术,导致美国对技术合作进行限制。 本人英文水平有限,不知道会不会理解有偏差。 U.S. Spending Bill Limits Joint Efforts With China
    2011-04-29
  • PhD学位制度的反思

    从我个人的观察,nature是说了大白话,把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捅出来了。现在神圣的PhD真的是像“种蘑菇”一样,批量生产出来了,尤其是在中国,只要智商正常,不挑导师和单位的话,要读博士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只要能接受延期,基本上都能拿到PhD学位。
    2011-04-21
  • 请重视非第一作者的贡献

    陈斌博友的文章《谈谈我所了解的科研合作》提到,妨碍科研合作的一大因素就是第一作者或者第一单位难以排序。因为现在的评价体系基本上只看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后面的作者似乎只是陪衬,在各种评价中被忽视了。而实际上,一个工作往往是很多人合作完成的,第一作者通常是主要完成人,往往担任领导
    2011-02-19
  • 薛定谔的深刻洞见

    薛定谔的猫,波动方程广泛地为人所知,他对生命科学的探索,丝毫不逊色于对量子力学的贡献。
    2011-01-21
  • 难缠的创新点--开题报告感想

    在博士生开题报告会上,几乎每次都会被问到:创新点在哪里? 一个博士,必须要对人类的知识有所贡献,博士毕业的论文自然也要有创新的地方。有一个比喻很形象,人类已有的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已知的越多,了解到未知的地方也越多,博士就是要在这个圆的一个点上,再往外面拓展一点。
    2011-01-20
  • 秋景

    九九重阳刚过,应是江南秋季最美之时,作小诗两首,是以为记。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