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聊一聊布尼亚病毒
近来工作太忙,较少上科学网。加上我的同事因为申请NIH基金遇上一件挺恶心的事,一时间令我很不开心,于是更少注意网上的事。在香港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其实是相当艰难的。一方面特区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太少,另一方面竞争也很激烈,年轻学子如果不付出超凡的努力,实际上是很难成功的。无论是否悲哀,我
2010-10-01
从细胞污染看学术道德
过去一个多月几乎是我从事科研工作以来最忙的一段时间。有人说你已有终身教职何必如此忙,我心想这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事业,与是否有永久的工作又有何关系?既然喜欢做研究,当然就不会计较忙不忙。也正因为喜欢做研究,眼中就特别容不得沙子,特别鄙视那些罔顾学术道德专事炒作论文的所谓学者。尽管岁月
2010-11-13
与生命科学有关的阴谋论
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很难想象形形色色的阴谋论竟然甚嚣尘上,在社会上占据了一定的市场。某些公民,包括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以至科学训练的人士,也津津乐道于各种阴谋论,甚至深信不疑。我这里讲的阴谋论(conspiracy theory),是指违背主流科学观点、没有充分科学证据支持并以阴谋为
2010-12-12
成功的科学家有多种
我接触和了解的优秀科学家有不少,从中悟出一条道理,就是在科学上取得成功的方法有多种,不必拘泥于一个模式。例如,1975年因发现逆转录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大师级的科学家David Baltimore、Renato Dulbecco和Howard M. Temin就各有其独特的风格
2011-01-20
天花病毒不应当销毁
要说二十世纪人类医学的伟大成就,消灭天花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项。以种牛痘防治天花是英国医生Edward Jenner (1749-1823)的功劳,Jenner因此被奉为现代免疫学之父。Jenner的英勇行为包括给自己一岁大的儿子种牛痘,但他的种痘术不只停留在经验科学的阶
2011-01-23
美国如何界定学术不端
不断有人甚至曾经在美学习和工作多年的牛人作出呼吁,要求我国也成立类似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研究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ORI)的机构专门负责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听起来好像只要建立ORI,学术不端就无所遁形。尽管这一提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
2011-01-27
香港大学生化系如何招聘助理教授
很久没有空写博文。今天想起来写写招聘助理教授这个题目,但由于涉及一些需要保密的信息,不能写得很直白,只能笼笼统统地讲个大概。
2011-03-13
晒一晒生物医学牛人的H指数
中国、亚洲及部分欧洲国家至今仍然十分看重科学工作者所发表的SCI论文数,并常常将登载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作为评价学者的重要指标。某些中国学者甚至喜欢将自己发表过论文的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加以作为炫耀自己学术成就的标志,听起来让人觉得怪怪的。很多论者都已指
2011-04-03
一颗科技明星的急速陨落
多年前还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写综述引用了我1997年发表在国际杂志上的论文,但综述的作者并没有在相关领域内做过工作。当时就有点怪怪的感觉,估计作者是要炒高自己发表论文的数目。以后因缘际会认识了这位逐渐成名的人士,并见证了一颗科技明星从升起到急速陨落的过程。
2011-04-09
不当院士的学者型部长陈敏章
以学者和名医的身份担任卫生部长长达十年(1987-1998)的陈敏章教授(1931-1999)是一位学而优则仕及医而优则仕的官员。陈部长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始终保持知识分子本色。二十年前我曾经受到他的垂注,到今天写下自己对他有限的了解和认识,聊作纪念。
2011-05-27
首页
3194
3195
3196
3197
3198
3199
3200
3201
3202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