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用干细胞技术使盲鼠重见光明

    伦敦大学科学家的使用实验鼠的胚胎干细胞,在人造视网膜帮助下,不仅在实验室培育出了眼部的感光细胞,而且将其移植进失明老鼠的眼部后让老鼠“重见光明”。这项技术标志着人们向使用干细胞治疗失明又近了一步。
    2013-07-24
  • 世界首例免疫缺陷家兔疾病模型广州问世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利用TALENs技术将家兔的重组激活基因(RAG)敲除,获得了一个免疫缺陷家兔疾病模型。这是世界上首例免疫缺陷家兔模型,对今后医药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杂志上。
    2013-07-24
  • 完美基因编辑: 新方法可消除CRISPR-Cas的脱靶效应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基因编辑工具,但是其具有脱靶效应。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找到了影响CRISPR-Cas系统精确度的关键因素,对脱靶效应进行了系统和全面地分析,并且提出了减弱甚至消除脱靶效应的几种方法,将使该系统在人类细胞中的应用更精准、更安全。
    2013-07-23
  • 7月19日Science杂志精选

    7月19日Science杂志精选:超大型病毒破了纪录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更仔细地观察H7N9病毒;研究提示早期人类并不喜欢发动战争;天文学家准确定位了太阳系外的“雪线”;好奇号对火星空气进行采样。
    2013-07-23
  • 哈佛大学提出彻底治愈癌症的方法: 两药联合靶向抗癌

    近日,哈佛大学科学家一项新的发现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单药物靶向抗癌,两药联合靶向抗癌在理论上几乎可以治愈所有的癌症。这项新的方法是基于中断癌症的生长与扩散能力。两药联合已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趋势。
    2013-07-23
  • 新研究发现X染色体可以影响男性性别形成

    近日,发表在 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文献表明,人类X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非常活跃,许多X染色体基因在女性体内并不发挥作用,在男性身上却非常活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男性的性别形成。这一研究发现改变了之前Y染色体决定男性性别的固有观念,并且对某些癌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2013-07-23
  • H7N9病毒发生突变或人传人

    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H7N9病毒侵入人体发生突变后,致病力与水平传播能力明显增强,因此H7N9病毒存在较大人际间大流行的风险。此外对H7N9分离病毒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测试发现,人体的H7N9病毒可经飞沫在雪貂中高效传播。目前全球对H7N9病毒的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
    2013-07-23
  • 基因检测: “朱莉经验”非四海皆准

    “朱莉效应”如今远播海外,基因检测的热度在国内逐渐升温。遗传学专业人士游识猷表示,朱莉所防范的乳腺癌是个特例,它是与基因突变直接相关的疾病。只有在发现因果关联与此类同的突变后,才能考虑“防患于未然”的治疗手段。
    2013-07-23
  • iPS革命性突破: 北大邓宏魁开辟出体细胞重编程的全新途径

    北大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摆脱了以往重编程技术进一步应用所遭受的一些质疑,例如破坏胚胎或基因突变风险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2013-07-22
  • 天价抗癌药的玄机: 关于癌症分子靶向药物的另类思考

    癌诊疗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一批又一批治疗癌症新技术粉墨登场,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成为近年来治疗癌症的新宠。但是这类药价格高得离谱且疗效并不稳定,带有“炒作”嫌疑。分子靶向治疗高调、混乱的一面已经让其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淖,最终有可能像历史上许多癌症治疗方法一样,难逃走向衰败的命运。
    201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