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人类为何如此迷信?
近日,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尽管拥有完好发展的大脑、复杂的科技和数个世纪的科研进展,人类仍然是一个迷信的物种。科学家表示目前鲜有科研证据表明迷信和行为紊乱之间存在联系,从表面上来看,最接近的(紊乱)可能是强迫性精神障碍,但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迷信
精神病
科学
2013-09-22
打破“跷跷板魔咒”: 产能过剩影响医药价格
医药行业目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产能过剩。专家表示,转型已成为当前中国医药产业最迫切的生存问题。利用规模优势胜出的发展逻辑,已不适应现代工业的要求。当前,企业的竞争还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产出的数量扩张及价格竞争上,而不是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质量的改善上。
医药价格
产能过剩
2013-09-21
探秘生物银行: 一年收集200例乳腺肿瘤样本
去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广义的“生物银行”项目——乳腺肿瘤组织库,一年多以来已收集了200例乳腺肿瘤的组织样本。有关专家表示,当医生在存入组织库的组织中,发现某种可能遗传的致病基因时,就可以提醒他的家人,像安吉丽娜·朱莉一样去做检查,这就是组织库预测疾病的功能。除此之外,组织库中的组织还可以帮助医生研究治疗肿瘤的药物。
生物银行
乳腺癌
安吉丽娜·朱莉
2013-09-18
个体化医疗第一步: 从分子水平分型癌症
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遗传分层新方法去鉴定癌症亚型,该方法依据了突变基因影响的遗传系统而非个体患者的异常突变,这有助于更好地将癌症类型进行分门别类。
癌症分型
个体化医疗
基因组
2013-09-18
抗癌新思路: 迫使癌细胞自噬
细胞通过消化自身的细胞器清扫细胞内的垃圾,并为饥饿状态下的细胞提供能量就是细胞的自噬作用,癌细胞作为身体内的细胞也具有这一特性,日前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通控制细胞自噬过程的关键蛋白ATG5,激活癌细胞的自噬作用,可使其自我分解,这项新研究为抗癌提供了新思路。
癌细胞
自噬
ATG5
2013-09-18
盘点9月Nature前十位亮点论文
盘点9月Nature杂志前10位亮点论文:肠道微生物群丰富程度对健康的影响;“蛭形轮虫” 无性生殖假说被证实;心脏和肺的共同发育;人类基因组动态甲基化图;叶酸受体的结构;癌症突变具有不同特征;研究证实植物能用电传递受伤信号;白天和夜晚变暖对植被生产力的不同影响。
肠道微生物
生殖假说
叶酸受体
2013-09-18
盘点9月Science 最受关注的8篇论文
美国科学杂志是全球自然科学顶级杂志之一,主要发表原始性科学成果、新闻和评论,而一些突破性的科学报道首先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如艾滋病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总结9月科学杂志下载最多的论文,以追踪受科研人员关注的研究动态。
Science
逆转录病毒
转录因子
2013-09-18
历时11年: 徐荣祥“潜能再生细胞”终获发明专利权
从2002年徐荣祥将“潜能再生细胞”公布于世至今,一直受到不少的争论,媒体也直接称“潜能再生细胞”的发明人徐荣祥为最受争议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打假斗士方舟子也曾发文称“徐荣祥挂羊头卖狗肉”。近日,中国知识产权局正式授予徐荣祥教授“潜能再生细胞”发明专利权,这一消息再度将徐荣祥及其“潜能再生细胞”推向风口浪尖。
徐荣祥
潜能再生细胞
方舟子
2013-09-18
客观认识转基因: 盲目反对不可取
大多数人对“转基因”有着深深地焦虑和恐慌。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安全与否尚无定论,过于稀缺的权威信息也加深了公众的顾虑和担忧。但客观上,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应当区别对待。单就技术而言,转基因和其它的生物技术一样旨在造福人类;而转基因食品,则应当谨慎对待,但不必过度恐慌。
转基因
食品
2013-09-22
蛋白质印迹技术30年“进化”史
蛋白质印迹技术是最广泛使用的免疫化学技术之一。该技术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它仍然是获取特定蛋白可靠鉴定的关键。许多近期涌现的产品利用各种方法来提高蛋白质印迹实验的可重复性、敏感性、定量性以及速度。随着蛋白质印迹技术地不断演化,研究者最终不用像保姆一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照看着他们的实验。
蛋白质转引
免疫印迹
2013-09-22
首页
2207
2208
2209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