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坐不动已成年轻人生活常态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特色,现在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或者使用运动器材锻炼身体,特别是年轻人。相比过去,现在的年轻人的运动简直太少了,为什么我们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久坐不动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2014-08-12
  • 生物信息学的10个手机APP应用

    近日,BioTechniques为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系列可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软件,让你的基因组研究变得更加便捷而有趣。一睹为快吧。
    2014-08-12
  • 一张全家福即可识别遗传疾病?

    只需一张就诊者的全家福照片即可判断儿童是否患有罕见遗传病,这是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开发的一种软件,通过计算机程序,分析普通数码照片的面部来识别罕见病情。他们下一步希望将其与DNA突变分析相结合,让此系统更为强大。
    2014-08-12
  • 专访肺癌专家周彩存教授:驱动基因是决定癌症的主因

    为什么会产生癌症?我们需要提到一个名词:驱动基因,它可以说是决定癌症的最主要原因。如何找到驱动基因,找到后又该怎样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何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08-12
  • J Virol:用CRISPR编辑HPV基因杀死宫颈癌细胞

    最近,研究人员“劫持”了细菌通常用来抵御病毒感染的一种防御系统,并重定向它来对抗人乳头瘤病毒,该病毒能够导致宫颈癌、头颈癌和其它癌症。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编辑工具CRISPR,选择性地破坏两个负责宫颈癌细胞生长和存在的病毒基因,从而使癌细胞自我毁灭。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8月7日的《病毒学杂志》。
    2014-08-12
  • 中科院国际一流期刊数量翻番

    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显示,2013年,中科院期刊国际同学科排名大幅提升,国际一流期刊数量翻了近一番。其中,《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较2012年度显著增加。
    2014-08-12
  • 中科院李亦学:生物大数据“行路难”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它已渗入到不同的行业,包括生物、金融、零售、能源、交通等领域。但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中心主任李亦学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虽然国内大数据在其他方向的发展远超国外,但是生物大数据与国外相比仍比较落后。”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着大数据在生物领域的发展呢?
    2014-08-12
  • Stem Cells Transl Med:干细胞疗法拯救中风患者

    既动物实验和人体初期实验初获成效后,干细胞疗法治疗中风又一次在临床试验中取得预期结果,接受治疗的病患均呈现出临床上的机体功能改善,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望后期开发治疗性药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2014-08-12
  • A*STAR研究所:卵巢癌研究获得新突破

    卵巢癌是难以在早期诊断出的癌症之一。日前,来自新加坡A*STAR生物学研究所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分别发现了卵巢干细胞的生物标志物(Lgr5)和卵巢癌相关突变基因(CHEK2)。这些结果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以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新线索。
    2014-08-12
  • 生命科学国际大事件—7月

    2014年6月生命科学领域发生了哪些国际大事件?本文概括了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南非、印度五个国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政策动态。
    201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