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青蒿素有很多新作用
最近国内外学者陆续发现,除了抗疟疾,青蒿素还有其他很多作用。
青蒿素
2017-01-12
美研究称电子游戏有助治疗抑郁症
除了能打发时间,电子游戏或许还有其他用处。在两项最新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尝试利用一种视频游戏程序治疗抑郁症,取得不错效果。这种游戏疗法把目标对准与抑郁症有关的潜在认知问题,而非仅是控制症状。
抑郁症
游戏
神经
2017-01-12
过年警惕!高糖饮食缩短寿命、增加患癌风险、影响后代……
每逢佳节“胖三斤”。过年期间,很多人都会抵不住美(聚)食(会)的诱(无)惑(奈)。近期,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高糖饮食的危害。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大家,过年期间也不要忘记健康饮食哦。
高糖
饮食
寿命
癌症
2017-01-31
Nature:为什么内分泌疗法对某些乳腺癌患者无效
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出肿瘤抑制基因LATS在乳腺癌发展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解释了为何某些乳腺癌病人对常规疗法产生抵抗性。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月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癌症
乳腺癌
抑癌基因
雌激素
2017-01-12
“姜是老的辣”确有科学依据
人说“姜是老的辣”“参是老的好”——这事儿确有科学依据:在植物界,“老克勒”比“小鲜肉”更擅长对付害虫,原因是植物在岁月的长河中悄无声息地不断积累着抗虫成分,时间愈久,它对付害虫的“弹药库”便愈充沛,持续“作战”能力便愈强劲。
姜是老的辣
科学
2017-01-27
跨境远程会诊:肺癌淋巴结转移、颅内转移
2012年10月,Z女士行肺部CT检查发现左上肺肿瘤,纵膈及双侧腋下多发肿大淋巴结。但随后一年Z女士并未接受规范治疗。2013年3月复查发现肿瘤增大,且伴颅内转移灶3个,经穿刺活检确诊为非小细胞腺癌。
跨境远程会诊
2017-01-10
专家表示我国靶向药物治疗仍存误区 基因检测鱼龙混杂
天津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凯表示,基因检测、靶向药物治疗有很多独特优势,但现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基因检测项目越做越大、基因重检测而轻分析等不少误区。
靶向药物
基因检测
2017-01-11
JCI:抗癌药物剂量可决定癌细胞命运
最近,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JCI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在这项研究中深入分析了癌症病人对不同剂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产生应答和抵抗的双重机制,这为该药物的应用以及解决病人对该药物的耐受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抗癌
药物
癌细胞
2017-02-02
三唾液酸神经节甘酯GT1b
三唾液酸神经节甘酯GT1b,Trisialoganglioside GT1b (NH4+salt);GT1b产品信息: Cat. Number H1063 Chemical Name 三唾液酸神经节甘酯GT1b,Trisialoganglioside GT1b (NH4+salt);GT1b
神经节
苷脂
三唾液酸
溶菌酶
甘酯
2017-01-10
刘海涛首谈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发展瓶颈在于人的大脑
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感知集团董事长刘海涛在接受专访时指出,人工智能一直在仿真人的大脑,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瓶颈和极限也在于人的大脑,人类设计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突破人类大脑?
人工智能
大脑
2017-01-11
首页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1102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