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甲基化缺失是致癌重要成因

    人体每个细胞都含有完整的DNA基因,其不仅含有人体所有遗传信息,而且基因中的所谓甲基基团是人体组织的必要成分。德国耶拿人体老化研究所研究人员首次证实,DNA出错并甲基化缺失是导致癌症的一个重要成因。这项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2017-02-28
  • 养老,能找个机器人帮手吗?

    在英国热播的科幻电视节目《人类》中,有一位年迈的学者George Millican,他是一位孤寡老人,因患了中风,选择与“合成机器人”ODI生活在一起。这是一种类人机器人帮手,可以照料老人吃药,帮助老人上楼梯……事实上,随着未来科技发展,或许很快就会有老人能够实现这种生活。
    2017-02-28
  • 孕妈妈得疱疹新生儿会患自闭症?

    近日,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mSphere》上的一项研究表示,怀孕初期感染过单纯性疱疹病毒2型(HSV-2)的孕妈妈,生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男孩的风险比没感染的妈妈高出一倍,首次为孕期感染该病毒与自闭症存在高度关联提供了免疫学证据。
    2017-02-28
  • 【视频】干细胞研究是一场医学革命

    该纪录片转自腾讯视频,它向人们展现了干细胞研究的历史和科学发展历程。从第一次在人体内发现干细胞的最早试验到目前最尖端的科学和临床发展。在记录片中,请到了在干细胞研究上最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包括2012年诺贝尔杰出人物山中申弥和约翰戈登,诺贝尔奖获得者马丁·埃文斯,以及克隆羊多莉的发明者伊恩·维尔穆特。对于干细胞生物学来说,21世纪是一个历史性的时期。
    2017-03-05
  • Neuron:神经能够同时传递痛、痒?

    负责痒和痛的神经元是不是同一个?两种感知的神经通路是否存在交集?这是神经学家一直试图解答的疑惑。近期,来自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ell子刊《Neuron》上发表文章表明,在小鼠脊髓中,痒专属的神经细胞群同样也参与疼痛感知。这意味着,负责这两种感知的神经系统存在交集。
    2017-03-01
  • Nature:罕见遗传病的新疗法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在2月22日的Nature上提出:阻断导致戈谢病和其他溶酶体贮积病炎症和器官损伤的分子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比目前的治疗方法费用更低。
    2017-02-28
  • 新药筛选新起点:四川省先导化合物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DNA编码化合物库筛

    一个新药的上市代价是十分昂贵的,而在临床如果失败的话将意味着数年的投入都化为乌有。有研究表明,如果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能够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来获得一个高质量的先导化合物而不是急忙上临床将会增加临床的成功率。2016年底。四川省先导化合物筛选工程技术中心获批成立,依托单位为国内第一家利用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进行新药研发的成都先导药物。该技术改变了传统新药筛选技术模式,将一个靶点对应一个化合物的筛选变成上亿化合物与靶点的同时筛选,极大降低了成本和时间,提高了效率。
    2017-02-24
  • 未来10年,医药产业链价值将加速重组

    2015年到2016年,既是国家政策集中发布的两年,也是医药行业加速重组的两年,这两年,将深刻影响中国医药行业未来5到10年的发展。
    2017-02-24
  • 打击挂靠过票力度空前,医药商业如何转型?

    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对10家药品批发企业的飞行检查结果。其中,福建中源医药有限公司因过票挂靠等涉嫌严重违法行为被撤销GSP证书并立案查处
    2017-02-24
  • 睡眠时间超9小时,痴呆风险高2倍!

    近日,一项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的队列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罹患痴呆症的风险高了2倍。不过,研究人员认为睡眠时间增长可能是痴呆症状,而并非原因,这一研究可能有助于在未来诊断痴呆及认知损伤,研究结果发表在Neurology上。
    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