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致癌又有新证据?美国癌症学会都忍不住发声了

    前段时间,美国加州公共卫生部发布了手机使用指南,希望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这让手机是否会致癌的话题再度引起关注。你是否也有同样的疑问呢?先来看一看近期引起关注的一项研究的结果。
    2018-02-11
  • 第一反应者!血小板在免疫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 | PNAS

    1月31日,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血小板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中起着比先前所认为的更重要的作用。除了参与凝血和愈合过程,当病毒、细菌或过敏原进入血液时,血小板还充当了免疫系统的“第一反应者”。
    2018-02-05
  • 中国转基因大米“出国记” 首次在境外获得食用许可

    这一次,曾经饱受争议的中国转基因水稻带来了好消息。1月2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网站公布该局关于华中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提交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安全性和营养评价报告咨询的卷宗及相关信函,称已完成对“华恢1号”安全性评价的咨询。
    2018-02-06
  • 上海交大曹谊林团队,为5名小耳患者“再造”新耳朵

    先天性小耳畸形(Microtia)严重地影响着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耳廓再造手术,但由于材料的性质限制,总有一些弊端。现在,上海交通大学曹谊林教授团队利用3D打印和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地让5名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长出了新耳朵。
    2018-02-06
  • Nature子刊:首次证明,低剂量酒精对大脑有益

    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小喝一杯不仅惬意,还有助于“清理大脑”。近期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低水平的酒精摄入会抑制炎症,帮助大脑清除包括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毒素。
    2018-02-14
  • 中国脑科学专家发现“戒断”毒瘾新靶点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平教授科研团队等经过5年研究,发现环境因素重新激活药物成瘾记忆的新机制。这为今后“戒断”毒瘾找到了新靶点。
    2018-02-07
  • 美研究说高剂量手机辐射可致大鼠心脏肿瘤

    美国一项新研究说,高剂量手机辐射可导致雄性大鼠心脏出现恶性肿瘤,但研究人员强调这些大鼠接受的辐射剂量远高于人们日常使用手机时所接触到的,因此相关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类。
    2018-02-10
  • 中国学者率先揭示寨卡病毒感染神经细胞的新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双聘教授徐建青团队对寨卡病毒入侵神经细胞的关键分子进行研究,率先揭示了寨卡病毒感染神经细胞的新机制。这将为研发新型有效的寨卡病毒防御技术提供生物学新靶点。
    2018-02-06
  • 第一轮通知:第九届国际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将于 2018 年 5 月 17 日-5 月 19 日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将为国内外从事分子模拟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与学者提供最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2018-02-04
  • 病毒专题丨没有HPV感染,宫颈癌的发生几率几乎为零(1期)

    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宫颈癌新发病例近60万,死亡约30万,其中8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年新增病例约13.5万,其中约8万人因此死亡。这组触目惊心的癌症人群统计数据,奠定了宫颈癌成为危害女性健康 “第二大杀手” 的江湖地
    201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