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ain:多发性硬化新疗法

    德国一家多发性硬化症研究机构KKNMS17日发表公报说,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新方法。 公报说,研究人员首先以老鼠为实验对象,发现如果免疫系统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缺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细胞受侵害会加重,从而证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由于人造脑
    2010-08-19
  • J.NeuroSci.:发现前导突起顶端拉动神经元迁移

    8月11日,《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迁移神经元中前导突起顶端通过促进肌动蛋白纤维向前流动驱动胞体迁移”。该项工作主要由何珉和张正洪等在袁小兵研究员指导下完成。 神经元
    2010-08-20
  • Biomaterials:神经再生研究新进展

    脊髓夹伤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严重中枢神经损伤,主要病因是外力导致的脊椎椎骨骨折和椎管内肿瘤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员领导的再生医学实验室与南京市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在脊髓夹伤后的神经再生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脊髓夹伤后,胶原蛋白在损伤部位大量表达。戴建武
    2010-08-20
  • 炎性转录因子NFkappaB在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形成的作用

    8月19日,《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NFkappaB控制乙酰胆碱受体在神经肌肉接头的聚集”。该项工作是由王佳和伏秀清等在罗振革研究员指导下完成的。 转录因子NF
    2010-08-20
  • J.NeuroSci.:sRNA有望成为慢性炎性痛新药标靶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最新研究发现,Small RNA(sRNA)会调节与慢性炎性痛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这种与已知的疼痛机理完全不同的机制,可能是慢性炎性痛的最大弱点。研究人员称,新发现有助于开发出治疗慢性炎性痛的全新药物。 疼痛有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之分。与急性疼痛相比,慢性疼痛持续
    2010-08-20
  • Nature:阿尔兹海默症新发现引起争议

    当Stephen Strittmatter发现一种关键蛋白阮蛋白与两种破坏性脑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和克-雅氏病(CJD)有关时,该领域的研究者都公认他的发现是具有非凡的意义。但是仅一年以后,研究者就对此发现产生了争议,这些争议性结果被刊登在本月的《Nature》杂志上。 纽黑文
    2010-08-26
  • Nature:SIRT1激发能增强突触强度和记忆形成

    SIRT1是在DNA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中所涉及的一种脱乙酰酶,最初是在非哺乳动物模型系统中作为寿命的一个调控因子被识别出的。虽然人们认为它在正常脑生理中发挥功能,但过去并不知道SIRT1是否参与高等脑功能。现在,Gao等人演示了SIRT1的这样一个作用:其激发能增强突触强度和记忆
    2010-08-26
  • Neuron:驱动子myosin II在记忆形成中发挥主要作用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对长期记忆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机制。这个发现不仅阐明了记忆是如何形成的,也有助于发展记忆障碍性疾病治疗的新途径。研究结果发表在《Neuron》杂志上。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记忆形成的主要驱动子myosin II,它是细胞移动和
    2010-08-27
  • 基于无机物类似生命细胞问世 系用巨型分子制成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9月14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用含有金属的巨型分子,成功地制造出了类似于细胞的气泡,并赋予它们一些类似生命的特征。
    2011-09-16
  • Neur phar :发现大脑中4个与抑郁症相关的区域关联

    8月26日,德国波恩大学发表公报说,该校与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大脑中4个与抑郁症相关的区域间互有关联。这一成果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201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