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Science:“飞蛾扑火”的神经学基础
人类有爱有恨,有欢喜有厌恶,儿童爱不释手的玩具可能被成人不屑一顾。然而,这种喜好并不是人类的专利,低等动物同样会有抉择。成语“飞蛾扑火”诠释了昆虫为求光明甚至不惜牺牲,然而,昆虫幼虫恰恰喜欢茫茫黑暗却往往不为人知。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力、副研究员龚哲峰等初步
2010-11-18
Neuron:必要时脑区功能可由对侧接管
如果一位中风病人的左额叶前皮质受了损伤,图像出现在他右眼的时候,由于视觉工作记忆遭到破坏,他的视觉处理能力很微弱,就会看到一幅“幻觉印象”呈现在面前,且能维持长达一秒时间,以便与下一幅图像相比较。未受损伤的右额叶前皮质将会接管某些功能,这显示大脑能弥补某些记忆损失。 必要时脑区
2010-11-19
PLoS ONE:米诺环素可促进神经细胞生长
日本千叶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名为米诺环素的抗生素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的功能。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修复因疾病、中毒等导致的神经损伤。 米诺环素属于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研究人员之前给因兴奋剂中毒而导致神经细胞受损的猴子使用米诺环素,成功令猴子的神经恢复了功能。在本次
2010-11-23
Current Biology :凭脸判断性别,是男是女取决于人的视角
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的神经系统学家有了一项惊人的发现:人脑会把一些面孔识别为男性,但把出现在视野另一位置的同一面孔识别为女性。 论文第一作者、麻省理工麦克高文脑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助理阿拉什阿夫拉兹说,这个发现打破了神经系统学科长期以来的固有观念――大脑观察目标物和物体与观察者相
2010-12-02
Aggressive Behavior:吃糖后心情变好的科学原理
一些人吃完甜食,心情大好。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这并非没有科学依据。人体摄入食糖后,血液内葡萄糖含量上升,为脑部补充能量,从而更好控制情绪。 测“怒火”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以6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受试者首先禁食3小时,以确保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稳定。 随后,一半受试者饮用
2010-12-03
Science:大脑受伤后的“虚假的记忆”
当大脑受伤后造成记忆力变差时,人们通常认为这是脑中资讯丧失或资讯变得无法获取的后果。 但是现在,研究人员给出了一种替代性的解释:并不是脑受伤患者在观看熟悉物件时会将其当作新的物件,他们可能将新的物件看作是熟悉的物件,从而为他们自己制造了一种“虚假的记忆”。 Stephanie M
2010-12-03
Science:增加和维持神经损伤后对疼痛的敏感性的酶
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找到了一个酶,当该酶在脑中被激活的时候,它看来会增加和维持神经损伤后对疼痛的敏感性。 在受伤的几天之后阻断该酶的作用可减轻疼痛,提示该酶可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一个有前途的标靶。 Xiang-Yao Li及其同事开展了数项聚焦于神经细胞中蛋白激酶M zeta 的分析
2010-12-03
Science:健忘可能并非真忘而只是记忆混淆
健忘常被认为是大脑丢失了相关记忆,而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导致健忘的可能并不是真忘了,而是大脑功能失常使得相关记忆混淆。 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健忘源自记忆混淆的理论得到了动物实验的支持。过去研究显示记忆功能受损而健忘的实验鼠不能区分熟悉
2010-12-06
PNAS:乳酸浓度可能检测大脑衰老
一项对小鼠的研究发现,科学家终于有可能通过测量大脑的乳酸浓度从而监测衰老的进程。科学家长久以来怀疑,线粒体DNA(mtDNA)的逐渐损坏导致了衰老。线粒体DNA(mtDNA)是从食物中制造能量所需的遗传物质。此前的研究已经把人类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衰老
2010-11-02
PNAS:捕鸟蛛帮助分析人类大脑的恐惧
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可能根据威胁物的接近程度、轨迹以及对其的预期从而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Dean Mobbs及其同事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了20位实验参与者的大脑活动,当时参与者们在观看他们认为是科学家把一个捕鸟蛛放在每位参与者脚边的实时视频。 尽管这些视频其实是
2010-11-11
首页
3786
3787
3788
3789
3790
3791
3792
3793
3794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