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自然保护工作的选择性

    有人提出,表现差的保护区应当失去其保护地位,所节省的资金应用到效果好的其他地方。这种观点不易被保护工作者和地方游说团体所接受。但根据对澳大利亚近7,000个保护区的表现所做的一项研究,从长期来看这种观点可能是最好的政策。 大约70个被取消资格的保护区(所评估土地的单位价值产生的保
    2010-07-15
  • PNAS:婴儿大脑可重现人脑2500万年进化史

    如果你想要快速回顾一下人类大脑在过去2500万年内的进化史,只需要观察婴儿到成人大脑的成长历程就可以了。在人最初的几十年内,大脑最外层的多褶皱部分――大脑皮层――正重演着人类从猿类中分化出来并进一步演化的历程。 (图片来源:PNAS) “这并不是说某种一对一的精确对应,但是双方相
    2010-07-15
  • SBB:温带草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新进展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凋落物分解和植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人的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小区或局部尺度上主要受植物物种组成和土壤属性的影响。但是,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受哪些因素驱动我们了解很少。这对于
    2010-07-12
  • Nature:野生动物的捕食模式

    在一个食物来源不集中、不可预测的生境中找到食物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理论表明,觅食的生物应采取一种“Lévy-flight”搜索策略,它是“随机行走”的一个变异形式,在这种形式的行走中,短距离的探索性蹦蹦跳跳与偶尔较长距离的行走相间。但当捕食者发现它们自己周围有丰足的食物时,简单的不
    2010-06-23
  • Nature:从鱼鳍向四肢进化的2个关键基因

    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中报道称,有两个基因在鱼鳍的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但它们在动物的四肢中却没有出现,失去这两个基因或许是从鱼鳍进化到动物四肢的“关键步骤”。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玛丽-安德烈-艾金门科领导的团队进行了这项研究。她们从研究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入手,发现了两个关键
    2010-06-28
  • Nature:物种分布的密度与生态的关系

    专题:Nature系列 物种数量(丰富度)下降有害于生态系统,而保护工作则基本上以保护或恢复特定稀有物种为重点。然而,物种相对风度(均匀度)之间更大的差别也可能对生态有害,而这种状况只能通过同时改变很多物种的密度来逆转。 提示:生物谷启用新域名 www.bioon.net 对以传
    2010-06-30
  • PLoS ONE:蚂蚁与树共舞

    在自然界,植物和动物共生的现象比比皆是。法国科研人员通过长期观察,最新揭示了阿兹特克蚂蚁和西哥罗佩树的共生原理。 西哥罗佩树是法属圭亚那常见的一个树种,它与一种名为阿兹特克的树蚁保持着“相依为命”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居所和部分食物,而后者则帮助前者抵御“强敌”。 法国科研人员发
    2010-06-30
  • Nature:人类活动对西非尘埃排放的贡献

    来自非洲撒哈拉/萨赫勒地区的尘埃排放是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非洲尘埃之产生的长期历史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们所知,部分原因是,人类对非洲尘埃排放的贡献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现在,通过研究位于西非尘埃柱下一个海洋点上所沉降的沉积物的化学组成及颗粒大小分布,Mulitza等人构
    2010-07-07
  • PNAS:3亿年前人类与鸟可能拥有共同祖先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鸟类掌控听力输入的大脑区域与人类等哺乳动物非常接近,暗示着人类与鸟类大脑之间的相似性超出之前的观点,同时,这种相似性可能起源自3亿年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共同祖先。 一个世纪以来,神经学科学家都认为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的大
    2010-07-07
  • Current Bio.:那些斗争到底的蚜虫奶奶们

    雌性昆虫在繁殖结束后通常会死去,而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却发现了繁殖结束后依然生存的雌性蚜虫。这种长寿蚜虫分泌黏液击退天敌,帮助子孙生存下去。 东京大学教授岛田正和与研究生植松圭吾发现的这种长寿蚜虫是一种日本特有的蚜虫品种中的雌性,它们生活在常绿的蚁母树上。这种蚜虫出生半年后就开始不断
    201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