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嫁接茄子根际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黄萎病菌的作用效果研究

    试验分离鉴定了嫁接茄子的根际真菌,并采用对峙培养法,研究了这些根际真菌对茄子黄萎病菌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嫁接处理根际真菌的优势种主要是烟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fumigatus var.fumigatus)、
    2011-07-06
  • 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标签捕获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基因IFIT1的相互作用蛋白

    摘要:目的 试图运用蛋白组学的策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的干扰素诱导蛋白IFIT1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以揭示其可能的功能。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进一步验证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转录水平IFIT1基因的表达;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在大肠杆菌克隆并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2011-07-06
  • 功能基因组与绿色超级稻

    功能基因组研究为绿色超级稻的培育提供了基因资源、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本文界定了绿色超级稻的内涵和概念,概述了功能基因组与绿色超级稻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展望了未来功能基因组成果应用于绿色超级稻的前景。
    2011-07-06
  • 栽培稻抗旱性相关性状QTL的定位

    罗继景 黄巍 朱瑞良 林鸿宣   摘要:就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于栽培稻的抗旱性相关性状QTL定位的研究进展作了初步阐述。 文章链接地址:http://so.med.wanfangdata.com.cn/ViewHTML/PeriodicalPaper_zws
    2011-07-06
  • 同源四倍体水稻受精与胚胎形成过程的观察

    张华华 刘向东 卢永根 冯九焕 摘要: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具有“组织与细胞CT”的功能,可以对整体组织进行扫描并构建三维结构。在水稻胚囊发育研究上建立的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辅助DIC法,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广陆矮4号-4x和L202-4x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
    2011-07-06
  • 光敏核不育水稻对日照长度处理反应的叶片及部位

    因具有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以及短日条件下可育的特性,光敏核不育水稻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接受光周期信号决定育性转换的水稻叶片和部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在自然长日照条件下,对光敏不育水稻农垦58S(NK58S)的不同叶片和部位套袋遮光作短日处理,探讨对育性转换的敏感
    2011-07-06
  • 覆盖野生稻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替换系的构建及其米质相关数量性状基因座位的

    郝伟 金健 孙世勇 朱美珍 林鸿宣  摘要:染色体片段替换系(CSSL)是基因组水平快速初步定位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的良好材料,而水稻的品质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因此可用替换系鉴定控刎制水稻品质性状的QTL.本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MAS)构建了由133个
    2011-07-06
  • 嗜熱古菌Aeropyrum pernix K1酰基氨基酸釋放酶/酯酶(APE1547)一種新晶型的晶體學研究

    摘要:     應用懸滴汽相擴散法, 用PEG4000作沉淀劑, 獲得了嗜熱古菌Aeropyrum pernix酰基氨基酸釋放酶APE1547的一種新晶型. 這種新晶型屬于正交晶系, 晶胞參數a = 6.399 nm, b = 10.439 nm, c = 16.953 nm
    2011-07-06
  • 淺析植物根分泌物與根際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關系

    綜述了根分泌物與根際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相互影響以及根際微生物作用幾方面內容。根分泌物作用于周圍環境產生根際效應,影響根際微生物的生態分布、種群組成,不同抗性品種根分泌物對病原微生物表現出促進或抑制的作用;而根際微生物又會對根分泌物起到修飾限制作用,通過各種途徑改變根分泌物的
    2011-07-06
  • 中国牛朊病毒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摘要:从中国牛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不致病的朊病毒蛋白基因,并克隆到PGEM-TEasyVector。该基因无内含子同国外报道的已知序列完全相同。 王大伟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实验室
    201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