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沙门氏菌中dnd基因簇的缺失与异源表达
徐铁刚 姚芬 周秀芬 由德林 邓子新 摘要: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Cerro 87是一株从鸡场分离到的菌株, 其DNA骨架上的磷硫酰化导致了在高压脉冲电泳过程中DNA降解(DNA degradation, Dnd表型)。本研究采用Sa
2011-07-07
葡萄糖流加策略对基因工程FR-008/杀念菌素衍生物CS103补料分批发酵过程的影响
摘要: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得到的链霉菌FR-008突变株CS10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7 L发酵罐上维持一定葡萄糖浓度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脱羧FR-008/candicidin衍生聚酮抗生素CS103生物合成的影响.当初始葡萄糖浓度20g/L,发酵过程还原糖浓度维持在10g/L时,抗
2011-07-07
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的四个内源质粒及其逐个消除的研究
覃重军 邓子新 不详 摘要:在改良质粒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从三种农用抗生素的同一产生菌-吸水链霉菌应城变种中同是发现四个内源质粒,用双向电泳技术确定了它们均为CCC构型,根据分子量从大于小的顺序将它们分别命名为pHZ1、pHZ2、pHZ3和pHZ4,与已知分子量的CCC
2011-07-07
实验室重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摘要:论述了实验室与创新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没有实验的积累,就谈不上创新。实验室的硬件、软件都很重要,软件的建设更重要。创新人才的培养重在过程,重在能力。最后提出实验室要营造自己的文化,科研工作者不是追星族,科研的真谛就是要创新。 关键词:实验室 创新 创新型人才 科学研究
2011-07-07
中国平鳍鳅科鱼类系统分类的研究Ⅲ.平鳍鳅科鱼类的系统发育
陈宜瑜 摘要:正 在前两篇论文(1978,1979)中,作者对分布于中国的平鳍鳅科鱼类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共记载了15属49种和亚种。本文基于对其中的12属16种的颅骨、肩带骨、腹鳍鳍基骨、鳔囊和韦氏器官的结构等有关性状的比较观察,并参考了Ramaswami(1952)对
2011-07-07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Ⅱ):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减缓对策
陈宜瑜 丁永建 佘之祥 林而达 潘家华 周广胜 王守荣 周大地 李从先 张建云 徐国弟 刘春蓁 吴宗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北京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 兰州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江苏 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
2011-07-07
鲤亚目鱼类分科的系统和科间系统发育的相互关系
伍献文 陈宜瑜 陈湘粦 陈景星 摘要:本文应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对鲤亚目鱼类的骨骼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鲤亚目鱼类可以分为胭脂鱼超科和鲤超科两个姐妹群.前者包括胭脂鱼科、双孔鱼科和鳅科,后者包括鲤科和平鳍鳅科.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2011-07-07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中国鲇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
彭作刚 张耀光 何舜平 陈宜瑜 摘要:采用PCR技术获得中国鲇形目鱼类11科24属27个代表种类细胞色素b基因1138bp全序列,比较分析了来自北美洲、非洲的部分鲇形目鱼类同一基因序列,并选取脂鲤目、鲤形目和鲱形目鱼类作外类群,采用Bayesian方法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
2011-07-07
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与中国鮡科鱼类系统发育
摘要:采用PCR技术获得了中国鮡科鱼类10属9种鰋鮡鱼类和6种非鰋鮡鱼类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16S rRNA序列非配对区有A碱基偏倚性,配对区有G碱基偏倚性.在非配对区,主要由于A→G转换引起转换大于颠换的偏倚,且平均替代率几乎是配对区的2倍
2011-07-07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的研究方向
陈宜瑜 吕宪国 摘要: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地表积水或土壤饱和、淹水土壤、适应湿生环境的动植物--是湿地系统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湿地具有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一般认为湿地是二氧化碳的
2011-07-07
首页
2952
2953
2954
2955
2956
2957
2958
2959
2960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