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基因组印迹起源于最低等脊椎动物

    基因组印记又称为遗传印记,是指在配子或合子发生期间,来自亲本的等位基因或染色体在发育过程中产生专一性的加工修饰,导致后代体细胞中两个亲本来源的等位基因有不同的表达活性。
    2011-12-07
  • 牙齿可让脊髓受损患者重新站起来

    “我们可以从成人智齿中心来提取牙髓干细胞,而不会产生任何对健康不利的副作用。我们都认为,牙源性干细胞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个很好、很实用的细胞库,而且公众对此也不会产生任何伦理纠纷。”科学家们说。
    2011-12-07
  • MBE:癌线粒体DNA突变产生的新机制

    由于线粒体DNA参与编码有氧呼吸的关键组成部分——呼吸链的多个复合体,通过对癌组织中线粒体DNA的突变模式及其产生机制的研究,有可能对深入理解伴随着癌细胞能量获取方式的转变所可能带来的适应性变化提供新的证据。
    2011-12-07
  • 2010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生物类)公布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召开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会议发布了《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国科技论文产出的总体趋势分析以及国际和国内影响等。除此之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布会还公布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和国内学术论文。
    2011-12-06
  • DNA数据洪流问题-如何打破数据存储瓶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但基因学和其他相关的研究项目产生了大量了DNA、RNA和蛋白质组的数据,如何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变成棘手的问题。
    2011-12-07
  • 科学家利用古老矿物重构地球早期大气

    “人们总是认为地球上的条件‘一开始’是非常简化的,因为最初硅酸盐物质(最终形成地幔)和形成地核的铁元素是混合在一起的,”Rensselaer技术研究所的纽约天文生物学中心的布鲁斯沃森说,他是发表在12月1日的《自然》上的论文的作者之一。
    2011-12-06
  • 基因组的三维“线团”结构揭秘生命活动本质

    人类基因组已经测通,但是人们对基因组折叠还不太了解。除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外,基因组的精确组装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2011-12-07
  • 波兰研究人员称凭闻体味就能辨别性格特征

    人们通常通过说话、做事以及着装的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波兰研究人员说,其实,光凭闻味道,我们就可以对这个人是外向、神经质还是专横猜个八九不离十。相关研究报告将由《欧洲性格杂志》发表。
    2011-12-06
  • 飞利浦推出生物荧光灯:用细菌发光照明

    荷兰飞利浦公司设计的一种“生物灯”能为任何住宅的房间提供温馨廉价的光。这种由一系列玻璃容器组成的特殊灯采用的发光方式,与萤火虫产生生物荧光的方式一样。这些玻璃容器包含生物荧光细菌,它们在接触沼气时会发出绿色荧光。
    2011-12-06
  • 美除恐惧塑“冷血战士” CRH是大脑调控恐惧关键

    导读:美国国防部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制一种药物,此药物可让军人即使走上战场也不会因压力怯场,或因恐惧气馁,从而塑造出大无畏的“超级军人”,此举惹来医学及伦理道德争议。 科学家们目前正通过现有药物及脑部成像技术,希望找出一种配方,能阻挡大脑内产生恐惧感的蛋白质,消除军人对战场的恐惧。
    201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