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国防部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制一种药物,此药物可让军人即使走上战场也不会因压力怯场,或因恐惧气馁,从而塑造出大无畏的“超级军人”,此举惹来医学及伦理道德争议。
科学家们目前正通过现有药物及脑部成像技术,希望找出一种配方,能阻挡大脑内产生恐惧感的蛋白质,消除军人对战场的恐惧。有批评者对研究的医学及道德风险表示关注,认为此举有可能“制造”出失去同情心及内疚感的“精神病”军人。且不论这个壮胆药是否可行,先来说说这个恐惧是怎么回事儿,大脑是如何控制的恐惧区域。(更多)

因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反应。人类的大多数恐惧情绪是后天获的。恐惧反应的特点是对发生的威胁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如果威胁继续存在,个体的活动少,目光凝视含有危险的事物,随着危险的不断增加,可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惊慌状态,严重者出现激动不安、哭、笑、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甚至休克。
恐惧时常见的生理反应有心跳猛烈、口渴、出汗和神经质发抖等,在恐惧反应中的肌张力、皮肤导电性和呼吸速度的增加主要与肾上腺素的功能相联系,而愤怒的表现特征则主要与去甲肾上腺素相联系。

在科学家共同努力下,通过研究小白鼠的基因构造,来自德国蒲朗克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人体脑内发现了两组截然相反的神经调控机制,分别调控恐惧感的生成与消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腺垂体合成与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这种给大脑产生压力信号的信使物质正是上述两组神经调控机制的“控制源”。当调控恐惧感生成的神经元在大脑边缘系统区域释放谷氨酸盐,恐惧感增加;而当调控恐惧感消除的神经元在中脑释放多巴胺,恐惧感则会降低。
科学家们发现,大多数患有情感性疾病的患者都出现有难以自我排解压力的症状,因此他们推断,通过改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管理着的这两组神经调控机制能够治疗类似的病状。
应激反应是每一种生物能够在地球上生存至今的最重要的“求生法宝”。情绪反应的自我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种自我平衡则受控于更高级、更复杂的分子管理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够通过在大脑释放警惕信号,让生物调整至警戒状态,而它正是生物应激反应的中枢因子。除此之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为一种荷尔蒙信使物质,它还具有控制神经元活跃度的作用。
推荐阅读:解密恐惧,两种对立神经元调节回路被发现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多伦多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合作研究项目中证实,提高大脑内镁离子水平不仅能够增强大脑正常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还有助于消除恐惧记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科学主流期刊《神经科学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IF =8.205)上。
美国国家心理研究所估计,美国每年大约有4000万的成年人正在遭受恐惧症、惊恐症以及一些受创伤后的压力症的困扰,这些由于恐惧症引发的症状集中表现为滥用毒品、酗酒、婚姻问题、失业以及自杀等严重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但近日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大脑存在导致生成恐惧的基因“stath-min”基因。
科学家通过功能成像学的研究,发现在人的大脑结构中扁桃形结构颞叶过度的活跃是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主要原因,在恐惧、焦虑和害怕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

恐惧记忆的神经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