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姜和八角茴香油样品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分析方法

    本文应用ACQUITY UPLC I-Class/Xevo TQD快速分析了生姜和八角茴香油样品中的17种塑化剂,并且借助PFCs Isolator kit消除了本底干扰对定量的影响。
    2014-09-02
  • 盘点最热门的基因组测序新成果

    The scientist杂志盘点了近期各大杂志上最热门的基因组测序成果,让我们看看科学家们又从测序中获得了什么新知识吧。
    2014-09-02
  • 日本干细胞研究机构面临重组

    笹井芳树的死不仅没有唤回STAP细胞的重现,也没有挽回发育生物学中心(CDB)的命运,RIKEN宣布,CDB将会被削减规模、更名,并于11月在新管理层的领导下重新启动,原CDB主任、201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有力竞争者竹市雅俊也会调离岗位。
    2014-09-02
  • Cell Reports:“夜食症”原因:生物钟基因失调

    最近,在最新出刊的《Cell Reports》杂志发表了一项有意思的研究,晚上饥饿难耐到睡不着的人,可能要怪他们的基因。他们或因生物钟基因失调,而患上“夜食症”。
    2014-09-02
  • Cell:推动肠炎的祸首被揪出

    在人体肠道菌群中有着上万亿的细菌,它们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只有少数的细菌种类影响了个体对于疾病的易感性以及潜在的严重程度。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了“好细菌”与“坏细菌”的区别,相关研究发表在8月28日的《细胞》杂志上。
    2014-09-03
  • Nature子刊挑战百年理论:记忆是如何形成的

    近日,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脑记忆的一个关键区域——海马区中的活动流(the flow of activity)实际上是双向的,而不是仅仅是一个方向。这一发现挑战了一百多年来的观点,为更好的理解调控记忆的神经环路以及动力学机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2014-09-03
  • Nat Chem:插入氨基酸可将生物多肽活性提高40倍

    新型疾病的出现和细菌、病毒的变异,需要科学家们开发出新的、更有效的药物。瑞士的科学家们日前人工合成出一种氨基酸,能塑造活性多肽的结构并增强其疗效,将活性提高40倍以上。借助此项成果有望开发出一系列全新的药物。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
    2014-09-02
  • Nat Neurosci:大脑中或许存在说真话的“开关”

    究竟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支持人性本恶理论,指出前额叶背外侧皮层是负责认知控制的重要脑区,大脑失去认知控制后,我们只剩下本能的自私。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神经学》上。或许未来某天,我们能够人为地控制这一“开关”,说真话或者假话。
    2014-09-02
  • 中国134名科学家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排名全球第四

    近期,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布了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其中中国(含港澳)共有134人入选2014年“高被引科学家”,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1702人)、英国(304人)和德国(163人)。
    2014-09-02
  • 药物分子都长三头六臂吗?

    现在开发一个药物的成本已经超过10亿美元,所以大家似乎觉得最后能成为药物的分子不说是三头六臂,也至少应该和Aldrich产品目录有点区别。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