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训练”大脑喜欢健康食品 对垃圾食品说拜拜

    人们都知道多吃健康食品有好处,可偏偏那些“不健康食品”似乎更诱人。近日,一项最新研究说,大脑对食物的偏好其实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肥胖风险。明明知道是垃圾食品,还是忍不住吃,好纠结哇!
    2014-09-07
  • 施一公院士PNAS发表阿尔兹海默症最新研究成果

    膜内蛋白酶γ-分泌酶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γ-分泌酶组件nicastrin的晶体结构,这为理解γ-分泌酶的组装及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施一公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
    2014-09-04
  • 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药物研究新动态

    埃博拉疫情肆虐,感染总案例数可能超过2万人,死亡人数超过1500余人。日本研发出一种新型药物Favipiravir,动物实验显示可用来治疗埃博拉病毒,而且日本有能力可以为超过2万名患者提供Favipiravir用于治疗,但该药物目前还未得到WHO的批准。
    2014-10-12
  • Nat Commun:大肠杆菌有望代替不可再生化石燃料 拯救能源危机

    近日,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无害的大肠杆菌能够实现丙烷的可再生途径。丙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很容易液化,在合成后能够立刻被分离出来,易于运输、存储和使用。研究人员的最终目标是将大肠杆菌的产能系统转入光合细菌中,将来有一天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2014-09-04
  • Nat Commun:基因“条形码”助力结核病检测

    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条形码”,将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很快识别结核分枝杆菌的类型,从而判断出不同类型的结核病。
    2014-09-04
  • 解析基因检测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间简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微软的创立者之一保罗•艾伦、DNA的发现者沃森、苹果的乔帮主分别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基因进行测序?个人全基因组测序vs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孰优孰劣?个人基因咨询服务公司倒了多少?这些公司成败得失后面我们又能学到什么?本文为您解析基因检测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4-09-04
  • JACS:南京大学实现横向DNA双链环的平行纳米组装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肖守军教授课题组最近采用小环DNA(64和96个碱基的小环)作为新模块,分别使用3~6条短的直链DNA作为铰链,跨越两至三个DNA小环,实现了横向DNA双链环的平行组装而构成纳米管,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
    2014-09-03
  • ADHD的简易诊断指标:无意识眼动

    根据《生命科学研究快报》报道,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小组发现,无意识眼动提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可能性,同时也证明了治疗用药物确有疗效。该成果将为医生提供一种客观的手段来诊断ADHD。
    2014-09-04
  • JAMA Psychiatry:儿时多害病,长大易抑郁

    据《生命科学研究快报》报道,JAMA Psychiatry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会影响精神疾病的发生,精神疾病和冠心病以及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生理疾病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机制。简单来说,孩童时期用血液中以抵御感染的高水平蛋白质IL-6可能会使个体长大后发展为抑郁症或精神疾病。
    2014-09-04
  • 关注老人睡眠 降低自杀风险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受失眠困扰的老年人更容易自杀。该研究结果2014年8月13日发表在JAMA Psychiatry上。老年群体与其它年龄群体相比更容易自杀,因此预防老年人自杀成为一项紧迫的公共卫生挑战。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