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进口药Viibryd(维拉佐酮片[vilazodone])

    Viibryd([vilazodone])维拉佐酮片适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推荐剂量为40 mg每天1次。常见不良反应是:腹泻,恶心,呕吐,和失眠。Viibryd应与食物一起服用。无食物给药可能导致不适当药物浓度和可能减低疗效。
    2015-07-17
  • 磁性纳米粒子装置可加速T细胞生成 或使免疫疗法得到广泛应用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科研团队近日发现,一种包含磁性纳米粒子的磁选柱装置能够加速T细胞的生成,该装置或会敲开免疫疗法的大门,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15-07-18
  • Medscape:20 年糖尿病治疗领域5大突出进展

    近期,Medscape 为了庆祝 20 周年纪念日,邀请了内分泌代谢领域的专家,回顾总结了近 20 来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重要进展。1921 年胰岛素首次发现以及 1981 年家庭血糖监测系统的应用也许是糖尿病史上最重要的进展。
    2015-07-19
  • 注释和讨论具有文化特色的现象

    出于科学交流和探讨的需要,很多不用国家的科学家在国际期刊上用同一种语言——英语——发表文章。这个过程中,除去由于对非母语语言的使用不够熟练而可能带来的障碍,还有一点常常被忽视:出于文化差异,有一些现象和词语可能是一种国家独有的。如果只是简单的、不加任何解释的在文章中提到这些现象和词语,会给读者带来困惑和理解障碍。对于中国作者,即使用中文写作再寻求翻译,如果文中根本没有对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的解释,那么译者也只能找到最贴合的英语词汇来翻译这些词汇。因为没有任何注释,对于这些词汇的内涵,西方读者仍然是茫然的。
    2015-07-17
  • 基因靶向:封锁异常基因表达,胰腺癌患者治疗新希望

    胰腺癌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每100位患者中,只有3位可以存活5年以上!尽管医学不断进步,但此癌症的存活率依旧很低,胰腺癌的人数将会超越肝癌,成为第二大癌。如何实现遏制肿瘤再生和早期精准诊断也就成为了研究的首要目标!
    2015-07-17
  • 基因疗法让失明者重获视觉

    研究人员将携带正常RPE65基因的病毒载体注入雷伯氏先天性黑内障患者的眼部,结果能让患者重获视觉,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再塑可改善失明者的视力。基因疗法修复眼睛的受损细胞同时调整大脑处理新信息,这真是一箭双雕。
    2015-07-20
  • Cell:iPSCs培育大脑类器官,揭秘孤独症致病机理

    由于致病机制的复杂性,对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这类影响大脑正常机能的疾病的研究过程充满艰难险阻而进展缓慢。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将自闭症患者的皮肤细胞培养诱导成多功能干细胞,并在培养皿中培养发育成一个微型大脑,用于揭示孤独症的致病机理。
    2015-07-20
  • 显微笔记:双色同步成像

    荧光的共定位是当今生物显微成像中一个极为常见的技术,两个或者更多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探针被用来标记不同的结构/位点,使得其相互关系得以明晰地在合并的图像上展现。随着研究者对于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荧光共定位的成像逐渐被希望能用于荧光强度高速变化或者样品本身位置不断变化的实验中,比如活动的斑马鱼、线虫体内两类神经细胞的荧光共定位成像。在这些实验中,由于样品本身是运动的,两个颜色的成像时间间隔越短,越能够反映荧光探针共定位的真实情况。
    2015-07-16
  • 颜宁太牛了!刚发了Science,又一篇Nature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她们利用脂质立方相结晶法和微聚焦X射线衍射法,揭示出了葡萄糖转运蛋白识别及转运配体的分子基础。研究结果发布在7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2015-07-17
  • 我司总经理周勇先生关于生物医药转型升级的文章被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周勇先生现任高圣医药副总裁、执行董事;重庆威斯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最近的一篇文章《新常态下生物医药转型升级》,已被凤凰网、新浪网、中国网、重庆晚报、中国发展网等多家媒体转载,他在文章中指出: 2015年最热点的词就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常态是经济学家给的一个新名词,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是指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前的方式,模式,行业版块,经营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