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招标:优良药企反而优先出局

    上周,在湖北举行的一款糜蛋白酶的经典老药竞标中,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下称"一生化")报出了2.93元的低价,其对手双鹤药业报出了2.94元,长春天诚报价3.3元。而这款药的市场零售价是3.8元。 据参与招标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上述价格已
    2011-05-17
  • 全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行动湖南推进

    5月16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湖南省农业厅在长沙县召开全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湖南执法现场会,销毁了38吨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和化肥。 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现场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石燕泉在讲话时说,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
    2011-05-17
  • 食品安全问题引市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经过近段时间的食品安全整治,不少市民消费观念发生了逆转———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走访市内大型超市和菜市场发现,不少市民买卤菜时,专挑不好看的黑色菜品。同时,辣椒粉、花椒、生姜等颜色越鲜艳越不好卖,西瓜、草莓、枇杷、冬瓜等个头越大也越不好卖。 食品安全问题引市民消费
    2011-05-17
  • 沪将对高校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上海市将从5月中旬至6月底对高校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严防“地沟油”、“工业用盐”、“问题筷子、餐盒”流入学校餐饮场所。 专项检查高校食品安全,严防地沟油等问题 按照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开展高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本市各高校校内餐饮服务部门,包括
    2011-05-17
  • 政绩考核的有力抓手是问责 问责的前提是明确责任

    只有监管责任落实了,才谈得上责任的追究与惩处 面对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反思道德滑坡、制度缺失的同时,一些地方也把视线转向政府监管。最近,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相继明确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统筹推进市县两级食品安全
    2011-05-17
  • 生物产业规划6月份推出 预计五年规模翻番

    据悉,该规划设定的目标是,截止到2015年,中国的生物产业规模将达到4到5万亿元。到2020年左右,达到10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提升个体化医疗能力等是其中的重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生物产业的规模为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的规模在1.1万亿元。
    2011-05-17
  • 改良水葫芦干根粉可净化有毒有害金属污染水体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紫根水葫芦净化水体综合技术研究”近日获得突破。研究组研究发现,利用普通水葫芦改良培育的紫根水葫芦的干根粉,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砷、镉、铅等有毒有害金属,净化受有毒有害金属污染的水体。
    2011-05-17
  • 美国:新疫苗或可终生控制病毒感染

    据悉,一种试验性药物帮助携带艾滋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猴子控制感染超过一年时间,这说明或许可以利用它为人类研制出艾滋病疫苗,甚至是治愈办法。 研究人员表示,细胞巨化病毒(CMV)在艾滋病毒最初侵入人体时,会立刻启动人体免疫系统,令其迅速对侵入病毒发起反击,此时
    2011-05-16
  • 外资特权药不再“特权” 国产药胜算未知

    近年来,中国二十多批次的药品政策性降价,对拥有单独定价权的外资药影响甚微,“特权药”已成医药行业顽疾之一。 3月28日开始实施的新一批次药品降价重点列入了外资药品,被认为是继2010年12月降价之后,主管部门第二次对外资特权药动刀。 此番,外资制药企业不再直接拒绝
    2011-05-16
  • 精神分裂症新药研发找到新路径

    最近一期《自然》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称,DISC1蛋白在大脑皮质发育的两个关键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可动态调节。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意味着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了新的靶点,针对DISC1蛋白缺陷的新药研制成为可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