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JAMA发布中国糖尿病最新流行趋势:近4成中国成人是糖尿病前期
6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临虹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永华教授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流行率为35.7%。
JAMA
中国
糖尿病
2017-07-10
好医友美国卫星诊所进驻浙江丽水,推进区域性远程医疗全面升级
近日,好医友宣布与“丽水市人民医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建立“好医友美国卫星诊所”,并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在医院管理、信息建设、临床技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全面交流与合作,推动远程中美联合会诊模式的开展和普及,从而突破医疗时空的限制、降低医疗成本,为丽水本地及周边患者提供高质量同质化医疗服务。
好医友
美国卫星诊所
浙江丽水
2017-07-06
癌症如何扩散?他们把老鼠“透明”了看
7月5日,Cell子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一篇文章,揭示了一种从单细胞分辨率水平记录癌细胞转移的成像技术。来自于日本东京大学、RIKEN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借助特殊的化学处理、荧光成像和计算算法,实时记录癌细胞在小鼠全身/脑转移的过程。
癌症
癌转移
血管
2017-07-07
Neuron:反社会人格者是冷血动物吗?不,他们或许只是大脑连接不同寻常
在一项近日发表于Neuron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近50名监狱囚犯进行脑部扫描,试图解释为什么精神变态者做出往往做出暴力或其他反社会行为的不良决定。他们发现,精神变态者的大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连接,这导致他们高估即时奖赏并忽视潜在风险或不道德行为将来的后果。
大脑
神经
心理
2017-07-12
同济大学高绍荣教授最新文章:首次报道特殊双杂合突变致病机理
来自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由ZP2、ZP3双杂合突变导致女性不育的病例,并通过动物及细胞模型阐明了其致病机制,而且这一患者经过干预,最终成功受孕并产下健康男婴。
高绍荣
胚胎
不孕不育
辅助生殖
2017-07-07
研究发现:“看脸”能识别你是贫穷or富裕?
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脸能够泄露我们的经济地位,这是因为与生活经历相联系的表情会在脸上留下印记。研究者称:平静的人脸部表情是一个可以用来判断人的经济状况的因素,并且可以影响人际关系和职场的成功。这一研究表明,表情依赖与人脑对人脸识别过程中的后期的分支模型相一致(在这种模型中,脸部要素的改变和识别都在相同的框架下进行编码),这对于揭示人脑识别人脸的原理是一个较大推动。
视觉感知
人脸感知
人脸识别
2017-07-07
Nature推出单细胞生物学特刊
7月5日的Nature推出了一期关于单细胞生物学的特刊。本期新闻分别描述了对细胞世系追踪的研究结果,如何将人体各种细胞分类编目,以及单细胞生物学在免疫中的作用。本期一篇单细胞研究文章展现了基因组相互作用的实时3D图景。
单细胞
生物学
特刊
2017-07-08
睡不好,可能是老年痴呆症征兆
睡眠不良的人在晚年更有可能患阿尔茨海默病,这是7月5日发表在Neur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在脑脊液中发现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之间存在联系。
睡眠
阿尔茨海默病
2017-07-08
Cell Metabolism:这可能是一种面向吃货的新型减肥法……
近日,Cell Metabolism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嗅觉失灵的小鼠在高脂饮食下仍然能保持苗条。小鼠嗅觉越是灵敏,高脂饮食越是容易让它们发胖。
嗅觉
肥胖
神经
2017-07-07
Cell子刊:暴饮暴食,体重增加,或许是因为大脑炎症……
近日,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和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领导的小鼠研究发现,大脑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能促进高脂饮食条件下暴饮暴食和体重增加。
高脂
肥胖
神经
小胶质细胞
2017-07-11
首页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