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PNAS : 遗传之谜告破,生物万象皆将有据可循
每一种生物都含有DNA,这种分子序列编码了生物有机体的遗传蓝图。基因组测序既可以揭示你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也可以指示你是直发还是卷发。但这些都仅仅是科学家们对基因组功能了解的冰山一角。哪怕是大肠杆菌这种已被研究最深入的生物,科学家们仍不知道一半以上的它们基因是如何被调节的。
遗传
DNA
2018-05-14
减肥的关键不在于量!首个研究证实:能量值低的食物更容易饱
“相比于能量密度值高的食物,选择低能量密度的食物更容易产生饱腹感”——这是发表在《Journal of Nutrition》期刊上的一篇文章的最新结论。这意味着,与其严格限制饮食,不如遵循一份低能量密度的饮食结构(例如蔬菜、瘦肉和米饭),因为它更容易减肥。
饮食
减肥
卡路里
饥饿
2018-05-19
TED演讲 | 男性避孕药会是性别平等的关键吗?
为什么这个世界需要男性避孕药?我相信,男性避孕药将有助于减少意外怀孕和流产,并允许男性平等参与避孕。
TED
药物
2018-05-14
Science特刊:一文读懂微生物组如何影响癌症免疫疗法
微生物组对于人体的健康可谓至关重要。在癌症方面,它们能够影响癌症的发生、进展、乃至疗法的效果。一方面,这是因为微生物能够影响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另一方面,这是因为与细胞共生的微生物能对局部、乃至远方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可以说,想要开发未来的精准药物,离不开对微生物组的诊断与理解。最近,《科学》杂志推出癌症免疫疗法特刊,总结了人们在这一领域的不同方向上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在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我们也将一道了解微生物组能对癌症免疫疗法带来怎样的影响。
Science
2018-05-14
中国团队发现:膀胱癌转移的新机制
5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教授严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黄锐敏、周虎和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系教授郭宏骞的合作研究成果Wnt7a activates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promotes bladder cancer cell invasion, and is suppressed by miR-370-3p。
膀胱癌
癌转移
机制
2018-05-15
生物探索 | 中国量子点体外诊断行业的江湖风云
量子点(Quantum Dot,QD)自上世纪80年代初诞生以来,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显示和照明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提高,量子点被成功应用于体外诊断领域,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8-05-14
储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经久不衰”的忽悠
“储存一份脐带血,万一孩子将来不幸得了白血病,到时候能够救命。” 这是脐带血储存机构拓展业务的招牌宣传语,也是众多新晋父母不惜花费 1万~2万元储存脐带血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指出,储存自体脐带血不可能自救白血病,且过量抽取脐带血会对婴儿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白血病
2018-05-14
阿司匹林增加患癌风险、中国科学家2天发4篇CNS文章……|BioWeek一周事
本周,Cell重磅发布2017年度十大最佳论文;GEN盘点25款大有前途的基因疗法;前景惊人!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中的六个重大应用;新证据!“禁食”可提高干细胞再生能力;一个“坏消息”!“神药”阿司匹林增加患癌风险;长白头发,竟与先天免疫系统有直接关系;A股第一只独角兽药明康德上市……更多资讯,请跟随小编一起回顾吧。
阿司匹林
BioWeek
2018-05-13
药物化学之“唑”类药
在药物化学领域,有很多“唑”字辈的药,也就是在通用名里带“唑”字的药,例如甲硝唑、替硝唑、伊曲康唑、达那唑、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阿司咪唑等。那么,这些药有什么关系呢?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基础上,来对药物结构和活性进行研究,其主要任务
2018-05-11
为什么你会熬夜做实验:有些研究只能在半夜进行
科学研究不等人,它才不会有睡觉的时间。而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体奥秘,科学家们也不得不夜以继日地监测、管理和分析各种材料,自然也没有了睡觉的时间。
睡眠
实验
2018-05-14
首页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