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食用的“细菌药丸”?未来或可监测肠道健康 | Science

    近几年,医药圈有很多“奇思妙想”,可食用传感器算其中一个,科学家们希望借此解析身体内部的反应和变化。近期,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细菌药丸”,它能够深入猪的消化道进行监测,并会将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递至手机上。
    2018-05-26
  • 肠道细菌“又立功了”!Cell首次发现:人类“第二基因组”可对抗癫痫

    近几年,被誉为人类“第二基因组”的肠道菌群已经成为最火爆的研究领域之一,相关成果屡屡登上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5月24日,最新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学家们获得了一项重要发现——他们首次证实肠道微生物与一种饮食的抗癫痫作用与有关!
    2018-05-26
  • 悠悠历史文化——2018北京文博会

    2018第十三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简称(北京文博会) 时间:2018年10月25-28日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 联系人:黄晶13263107891 QQ :1952278957 展会招商截止时间9月20日 (展位售罄日期提前)
    2018-05-24
  • 上海市-药品专利保护和专利布局实战 专题培训班”的通知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中化药专字[2018]023号中化药专字[2018]051号关于召开“药品专利保护和专利布局实战专题培训班”的通知各有关单位: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
    2018-05-24
  • “一寸长,一寸强”,三代测序,组装王中王!

    安诺基因三代真菌基因组组装采用多款纯三代组装软件,如Canu和MECAT等分别进行组装,还进一步对不同软件的组装结果进行优化调试,提升基因组组装质量。根据安诺项目经验,经优化后contig N50指标提升70%以上。
    2018-05-24
  • Nature | 北化工冯越组揭示新型泛素化反应的分子机制

    嗜肺军团菌的SidE家族效应蛋白可以发生非经典的泛素化修饰,这一现象自2016年由普渡大学罗招庆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以后,随即引发了广泛关注,而相关的作用机理研究近期也爆发式地相继在Cell和Nature杂志上被大篇幅报道。除了两周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高璞研究组的工作之外,今天凌晨Nature同时在线刊发了三篇相关论文,而其中一篇Article是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冯越教授课题组,关于这篇文章的投稿信息,可参看文末的后记。
    2018-05-26
  • 点赞!华人学者1天连发4篇Nature

    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2项来自华人学者的研究得到刊登。此外,另有2项来自华人的研究在线发表在了《自然》官网上。今天,我们也将为各位读者介绍这些研究。
    2018-05-25
  • 特别关注丨祝贺张锋、王萌、张元豪等入选HHMI研究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当选的19位HHMI研究员中有3名熟悉的华人面孔,分别是来自MIT/Broad Institute教授张锋、贝勒医学院分子人类遗传学系和Huffington衰老研究中心Robert C. Fyfe副教授王萌以及斯坦福大学教授Howard Y. Chang(中文名张元豪)。
    2018-05-24
  • 里程碑!Nature首次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最初的奥秘

    每一个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动物的早期胚胎都包含一团具有非凡力量的细胞,被称为“组织者”(the organizer),负责引导胚胎的头尾、前后。生物学家们因为技术、伦理道德的约束,一直无法在人类胚胎中证实“组织者”的存在。现在,《Nature》一篇重磅文章,首次观察到胚胎中的这类细胞。
    2018-05-25
  • 2018第三届北京国际大数据博览会丨官方权威发布

    201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2018年9月3-4日 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为更好的交流展示国内外大数据技术应用和经验成果,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有北京百科汇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2018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
    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