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是否有scholarship?

    不久前,一位朋友谈到自己尊重的美国教授,说他们现在的研究虽然不像以前一样活跃,但坚持做很有scholarship的工作。;我不清楚怎么翻译scholarship。;可能不只一两个人担心中国的scholarship不够,不仅国内的不够,海外华人科学家中可能也是弱项。;做科学的人,有
    2010-12-29
  • 代代相传:吴瑞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支持国内研究生

    已故分子生物学家吴瑞于1980年代设立CUSBEA,由北大的张龙翔和顾孝诚等老师协助,帮助422位中国大陆的青年学子赴美留学。;当时,极左影响下,中国闭关自守多年以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留学。我知道两个故事。一个是听来的:78年(或79年)第一批留美的50人,是先到华盛顿的中国驻美
    2011-01-05
  • 再生型梯队与研究生培养

    对于研究生培养,我提倡的模式是:再生型。;其相反的模式是:退变型。;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团队,是很重要的问题。建实验室,是要一个退变性的实验室还是要再生型的实验室?是递减型的梯队还是倍增型的梯队?;这里主要针对实验学科的研究生导师,比如生命科学、化学、实验物理等。
    2011-01-09
  • 中国科学的自信和自省:前途乐观 改革渐进

    对于中国科学的发展,从体制到文化,我在国外开始写文章,迄今至少8年、参与文章超过14篇。;这些文章总的看法是:自信和自省。;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前途比较乐观,对科学的体制和机制认为需要温和的渐进改革,通过较长时间和多方面努力改善中国科学界的文化。
    2011-01-15
  • 对病人的责任:应该对肖传国所用技术有效性给明确结论

    在肖传国雇人行凶案判决后,单位根据其自身标准、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华中科技大学撤销了肖的职务,武汉协和医院也有处理但保留其医生资格。  尚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悬而未决:肖传国用的外科手术,是否有效?;  目前可以看到的各方意见包括:国内,肖传国说有效,彭剑律师和有些媒体据说调查很多病例
    2011-01-22
  • 学术不端的体制性处理办法

    主要观点:学术不端是学术界的重要问题,需要全国性机构专门处理,在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由国家科技部、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学术不端在自然科学表现最多的是科学研究不端。对于科研不端,该不该处理?能不能处理?怎么处理? 
    2011-01-25
  • 让论文飞一会儿:发现高于论文 质量重于数量

    《中国青年报》雷宇;  论文和子弹看起来毫不相干,但也有得一比:不在于子弹速度多快(论文数量多少),不在于枪声多响(论文发表在什么杂志),而在于打中什么目标(论文中的发现的重要、深度、有趣)。  目前,虽然中国科学经费大增,但中国科学平均水平仍然不高,科学界能够和敢于脱开论文数量
    2011-02-10
  • 支持年轻人构建中国科学的未来

    饶 毅  施一公 支持年轻人的紧迫性 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这一点大家有广泛共识。但如何完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完善体制的目标是鼓励创新和更好地培养人才,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完善体制的
    2011-02-14
  • 做不做院长?

    有人来问,传说你不做北大生科院的院长了?而且是吓的不敢做了? 消息来源还是通常很可靠的科学家。 我确实提出过不做院长,而且向好几个人提出,但非以上原因。 我认为,为了北大生科发展,就需要尽一切可能招聘好的人,包括院长。 如果有些人觉得做院长可以更好
    2011-03-22
  • 一个可能的诺贝尔化学奖

    我们知道: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不时地肯定化学和生物交叉的工作,比较常见的是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工作,有时也给分子生物学。   从2003到2009之间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5年给生物学研究:2003年钾通道的结构和水通道,2004年蛋白质降解,2006年基因转录的结构生
    201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