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芯片概述

    生物芯片,又称DNA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是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该技术系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带荧光标记的DNA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2011-09-08
  • 科学家揭示人们自杀背后诱因

    ● 每年,全世界有几百万人试图自杀,其中有近100万人自杀成功。在中国,自杀已经成为15 ~ 34岁青壮年的首要死因。 ●由精神疾病导致的死亡动机,仅仅是自杀的部分原因。要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人们需要有执行自杀计划的决心。这种决心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冲动、无所畏惧、能够忍受疼痛等
    2010-05-27
  • EFADchip®——引领世界医学诊疗模式变革的突破性技术平台

    EFADChip® 检测平台的创新点在于用电场辅助杂交技术代替了传统的被动杂交技术,用nanoparticle参与的信号处理技术代替了传统的荧光检测技术,有效的节省了检测的时间和成本。
    2011-09-08
  • Nature:软体动物进行过四次神经系统进化

    新的发现使证据越来越丰富,在非常不同的动物种群中—例如软体动物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进化了不仅一次,而是平行进化了好几次。
    2011-10-04
  • 细菌可发电 前景诱人

    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
    2011-09-08
  • 于常海教授个人简介

    于常海教授,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转化医学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感染病中心教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主席,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
    2011-09-08
  • 新型实验室芯片技术—EFAD chip系统

    日前《科学》用主题为“聚焦生物科技新闻”的整页篇幅报道了一项革命性的新型实验室芯片技术,该技术定位在改变现有的临床常规诊断模式。它的出现将使香港在国际生物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2011-09-08
  • 菌丝网导电性获证实 或迎来纳米技术新革命

    美国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发现硫还原地杆菌体内的微生物纳米线(菌丝网)能长距离地传导电子。最新发现有望彻底改变纳米技术和生物电子学,让科学家研制出更便宜且无毒的纳米材料,以便制造生物传感器和能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固体电子设备。
    2011-09-08
  • 微生物清理核污染,还可发电

    美国研究人员揭开了微生物在清理核废料和其他有毒金属时是如何发电的奥秘。
    2011-09-08
  • 细菌可用“毛发”清除铀污染

    在清除放射性铀污染的队伍中,有望增加一批新成员。这些只有千分之一毫米长的清洁工挥舞着细长的“毛发”,能把溶解在水里的铀清除掉。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