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伸弥开发出iPS细胞培养新法 可减少感染风险

    山中伸弥和中川诚人等人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简单地培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iPS 细胞),同时减少移植过程中引发感染症的风险,这种方法有望使 iPS 细胞早日在再生医疗领域实现临床应用。
    2014-01-11
  • 我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预计2014年通过并实施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团队带头人、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院士表示,我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将覆盖中国人全部重大疾病,预计2014年通过并实施,由此我国将成为世界蛋白质组学的领头羊。
    2014-01-11
  • Nat Rev Microbio: 肠道普氏菌在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肠道菌群中的变化被与自体免疫疾病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但其间的因果关系却很难被证明。一项研究如今确定了肠道细菌普氏菌(Prevotella copri)在风湿性关节炎(一种最常见自体免疫疾病)的发病机理中的潜在作用。
    2014-01-10
  • Nat Rev Neurosci: HDAC5的出口税

    成功的轴突再生长需要细胞核中一个基因表达程序的开始;然而,这一程序是由什么激活的机制却一直没有搞清。Cavalli和同事如今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的核输出在受伤后诱发再生长相关基因转录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2014-01-10
  • Nature:黄志伟研究组破解艾滋病病毒研究30年谜团

    1月9日,哈工大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研究组在《自然》发表文章,第一次揭示艾滋病病毒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的结构,破解了这一领域30余年的谜团。
    2014-01-09
  • 2014年01月09日Nature杂志精选

    本期Nature杂志关注的内容有:软骨鱼第一个基因组序列,分枝杆菌分辨不同巨噬细胞的方式以及死亡率和生殖率与衰老之间关系等方面。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哈尔滨工程大学黄志伟发表的《艾滋病病毒Vif“劫持"人CBF-β和CUL5 E3 连接酶复合物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
    2014-01-09
  • 中国研发投入比例首超欧盟

    最近有报告显示,中国研发投入比例首超欧盟,2012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98%,欧盟为1.96%。但有学者称,尽管中国的研发投入支出已达到一个里程碑阶段,但是科学成果的转化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2014-01-09
  • 南京医科大学研制出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新设备

    南京医科大学消化内镜研究所所长范志宁教授团队,研发出一款治疗肥胖症及糖尿病的十二指肠套管和输送器,该装置可无创植入人体连接胃部,让食物“跳过”十二指肠,阻断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让Ⅱ型糖尿病患者不再望着一桌美食而叹气。
    2014-01-10
  • 乳腺癌最新研究一览:乳腺癌细胞可“伪装”神经元细胞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最主要杀手之一,预计全球每年新增138万名乳腺癌患者。从最新的研究揭示乳腺癌细胞可“伪装”神经元细胞到高胆固醇对乳腺癌的影响,有关于乳腺癌方面的研究不断有新成果出现,希望人类2050年攻克乳腺癌的目标如期实现。
    2014-01-09
  • Nat Methods: 北大在单细胞测序领域贡献突出

    近几年来,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科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方法学》 (Nature Methods)将单细胞测序列为2013年度最重要的方法学进展,对其进行了报道,文章特别指出,北京大学的一些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完成了许多优秀的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