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研发出可自动释放药物的“传感绷带”

    最近,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助理教授Dae-HyeongKim及合作者开发出一种新型医用绷带。其可通过制成皮肤贴片的方法来控制药物的释放,绷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应变计、存储系统和加热元件。
    2014-05-07
  • HJBM:Z-DNA的特点、功能与相关疾病

    Z-DNA处于高能状态而不稳定,不同于传统的B-DNA,Z-DNA以其特殊的构象和重要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与其作用相关的Z-DNA结合蛋白也备受关注。Z-DNA有其特殊的序列和形成条件,在基因调控、肿瘤发生与病毒感染中都有重要作用。
    2014-05-06
  • Nat Commun:迎接“汗纹”时代到来

    每个人的汗腺孔排列形状都是永久性的、独一无二且永恒不变的,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发表的文章中作者开发出了一种聚合物,当接触到水时,这种聚合物会永久性地从蓝色变成红色,甚至于人指尖上微米大小的汗腺毛孔分泌出的水分就能使其产生反应。指纹已经过时了,现在是“汗纹”的时代。
    2014-05-07
  • RIKEN启动全面审查已发表论文

    最近,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主席Ryoji Noyori要求该所所有研究人员全面调查已发表文章,调查文章将超过20000篇,涉及的科研人员至少有2000名。小保方晴子论文风波和论文调查委员会主席自身存在学术不端是此次调查的导火索。
    2014-05-06
  • 科学研究何必非得“高大上”

    近日,来自中国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公布了石头、剪刀、布游戏的规律,研究结果一经媒体报道,却引来一大片冷嘲热讽,甚至是指责之声。事实上,在指责的背后却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本来就是满足人类不断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太功利化反而对科学发展不是很好。
    2014-05-06
  • 3D内窥镜让微创外科手术更加精准

    内窥镜是一种光机电结合的精密仪器,用于观察人眼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体内组织和结构,最近有学者发明了3D内窥镜,从而使外科手术更加精准可靠。
    2014-05-06
  • 人体细胞没有“七年之痒” 感情有变与之无关

    细胞的正常代谢,不会让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七年之痒”,与大脑中神经细胞突触连接的变化有关,因为突触连接的数目和连接强度决定了我们的感官思维记忆,此外“七年之痒”,也与多巴胺的分泌及基因有关。
    2014-05-06
  • 访徐旭东、施一公、王晓东:基础研究有什么用

    从普通科研人员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高智商的精英们经常被一个简单的问题问倒:基础研究有什么用,那些玄妙深奥的新发现、新突破,既不创造经济效益,也不解决实际问题——除了发发文章,基础研究还能有什么用?
    2014-05-05
  • 食品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罪魁祸首:生物燃料?

    2008年,全球经历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飙升,2011年1月多数大宗商品的价格指数再次超过了之前2008高峰值,3年内发生两次价格飞涨,背后的原因备受争议,是中国和其它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快速增长?几十年的农业投资不足?库存水平较低?美国粮食歉收?美元贬值?投机影响?还是粮食作物作为生物燃料的转移?
    2014-05-05
  • 美国NIH近40年生物医学研究回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是美国最大也是最权威的致力于人类生命健康领域研究的大型机构,它对美国乃至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追溯了近40年来NIH的研究方向等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