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结核病治疗新策略——掐断致病菌的“逃命之路”

    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了一种结核病的治疗新策略:不再直接追捕细菌,而是靶向机体对结核的反应。杜克大学的助理教授David M. Tobin博士说:“血管发生是由肉芽肿触发的一种宿主反应,细菌利用了它来实现生长,并维持充足的氧气供应,最终发生扩散。”
    2014-11-26
  • PNAS:独特的双功能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是机体内的器官维持和组织再生的基础。南加州大学的Krzysztof Kobielak领导研究团队,在指甲底部的软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干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双功能干细胞,它们除了自我更新,还拥有形成指甲或上皮组织的双重能力。
    2014-11-25
  • APE:了解手的握力和脚的抓力

    人们常常说惯用手,却很少说惯用腿、惯用脚,甚至都很少意识到自己有惯用的腿脚。惯用手受伤了,你会感觉很不便,似乎腿和脚又不存在这类问题。手和手臂、腿和脚,究竟在施力时有什么区别?
    2014-11-25
  • ERK5信号通路与肿瘤、非肿瘤疾病的关系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较新的一条通路,近几年备受人们关注。它可以被各种刺激因素激活,对细胞生存、增殖和分化有着重要作用,与血管发育、增殖等功能密切相关。
    2014-11-25
  • 拯救伊洛瓦底海豚:在万丹湾展开行动

    伊洛瓦底海豚早已被国际性的环保机构定义为濒危物种,在2009年已出现拯救它们的号召。同年,在孟加拉湾发现了几千只珍惜海豚,一度扭转这一危机。最近有印尼学者也在研究中确认了它们在印尼万丹湾的踪迹,并探讨了威胁其生存的因素。
    2014-11-25
  • PSYCH:男人为何也会饮食失调?

    约10%的饮食失调症患者为男性,但其中的大部分缺乏诊断和治疗,饮食失调症的研究和临床考虑主要都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对于男性患病的原因我们一直缺乏理解。
    2014-11-25
  • 饶子和等揭示“脱衣壳”:阻击甲肝病毒

    从SARS、H5N1到手足口病毒EV71,中科院院士饶子和的名字总是和“病毒精细结构”联系在一起。这一次,这位病毒结构解析专家盯上了甲肝病毒。近日,饶子和院士研究组与一些专家共同合作,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甲型肝炎病毒(HAV)全颗粒晶体结构。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2014-11-25
  • 华人学者Cell解密:你为什么会感觉到疼?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ar癌症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交叉遗传操作来确定疼痛传导过程中的关键元件,指出外围的机械感受器和Aβ 感受器,能与脊髓SOM+兴奋性和Dyn+抑制性神经元协同作用,一起形成传递机械疼痛,并确定机械疼痛的阈值。
    2014-11-25
  • 一生的22个衰老时间点

    技术即使再先进,也抵抗不了自然的规律,至少现在还做不到。英国《每日邮报》健康专栏作者,安吉拉·爱泼斯坦博士撰文介绍,各种最新研究显示,人一生中共有22个关键点,在生活上做一些小改变,可以让你远离衰老和疾病。
    2014-11-30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联手北大推动临床医学研究

    北京大学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举行合作签约仪式,NEJM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联手北大在我国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临床研究人员培训体系,帮助我国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专门人才。
    201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