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技术研究
/
全部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检测
COVID-19
靶向疗法
AI
精准医学
生物工艺
一种红细胞可“记住”并适应高海拔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7日发表的一项医药科学研究报告称,人类第二次登高时会比第一次更快地适应高海拔,因为红细胞可以“记住”前一次的登高,因此能够快速适应。研究人员在小鼠和人类身上发现了参与这种反应的关键分子及其路径,将有助于认识可以缓解缺氧有害作用的治疗方法。
红细胞
缺氧
2017-02-10
浙江中医院因操作违规,5名患者交叉感染艾滋病病毒
1月26日,浙江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经疾控机构检测,确诊5例。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艾滋病
病毒
交叉感染
浙江中医院
2017-02-09
纳米载药系统有了智能“开关”
8日,记者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获悉,由该研究生院、江苏大学、苏州大学等专家组成的合作团队在介孔纳米载药系统领域取得突破,该系统拥有智能“门控开关”,可自控释放药物。相关科研成果近日在国际顶尖刊物《先进功能材料》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纳米药物
2017-02-10
投文章总被拒?听听期刊编辑的干货建议
学术期刊的投稿竞争非常激烈。即使你已经跨过第一个障碍,得到一个有价值的想法或者完成一项研究,可之后如何整理它们,才能称为一篇令审稿人的青睐的论文呢?
论文
编辑
2017-02-10
中国团队研发新型纳米材料,可安全抑制肿瘤生长
癌症病人在化疗中通常需要使用高毒性的化疗药物。由于药物的非特异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同样杀死正常细胞,损害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事实上,70%以上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最后死于药物毒性。是否可以使用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无毒的纳米材料或分子,让这些材料或分子进入肿瘤后才产生毒性,或引起毒害作用?最近,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施剑林团队通过对肿瘤内部氧组分或活性氧组分的调控,初步实现了这一构思。这为未来的无毒副作用的肿瘤化疗提供了可能。
癌症
纳米
2017-02-10
诺奖得主PNAS文章公布最新测序技术:重新定义DNA修复
我们身体细胞内的DNA每日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受损,因此可以说细胞间DNA修复系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但是对于这个基础机制科学家们并没有完全弄明白。近期来自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测序技术,分析澄清了这些修复系统中的关键分子细节,发现了核苷酸切除修复的奥秘。
DNA
基因测序
2017-02-13
iPS细胞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PNAS打破其安全顾虑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是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山中伸弥团队研发的一种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SCs)的细胞。iPS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一直被寄予厚望:2月1日,日本卫生部门批准首例利用异体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治疗黄斑变性疾病的临床试验。2月6日,《PNAS》期刊在线发表一篇文章证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不会增加基因突变,打破安全顾虑。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临床试验
基因突变
山中伸弥
2017-02-10
Science:浙大一肝脏移植论文被撤回,死囚器官移植惹争议!
近日,Liver International杂志出自于对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树森的肝脏器官移植(尤其涉及器官来源可能来自于中国死刑犯)安全性数据的担忧,因而决定撤回其于2016年发表的一篇旨在研究肝移植后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文章。
Science
肝脏
论文
撤回
2017-02-09
吉利德2016财报 | 丙肝神药缩水$60亿,TAF表现惊艳难补缺口
吉利德2月7日公布了2016年财报,全年总收入303.9亿美元,相比2015年的326.4亿美元下滑6.7%。抗病毒系列产品2016年合计带来277亿美元销售收入,相比2015年下降25亿美元,在吉利德总收入中的占比则从92.6%下降至91.1%。
吉利德
2016
丙肝
艾滋病
2017-02-10
Nature:“神药”雷帕霉素通路靶标确认!
2月8日在Nature上在线报道了S6K1在谷氨酰-脯氨酰tRNA合成酶分子(EPRS)从抑制翻译到转运脂肪酸的重新定向中起的作用。该研究展示了S6K1可作为肥胖的预测因子或作为药物靶点来抑制肥胖的希望。
衰老
肥胖
代谢通路
药物靶标
2017-02-10
首页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下一页
末页
共
3899
页
3898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