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红阳院士Hepatology解析肝癌患者中红细胞增多症的分子机制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来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EPO/EPOR可被视为具有红细胞增多症的肝癌患者的一个治疗靶标。
    2016-12-05
  • 【视频回顾】朱冰VS饶毅:表观遗传及其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

    11月30日,两位生物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朱冰老师,针对“表观遗传及其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
    2016-12-01
  • 罗氏集团施万:专注创新 引领全球个体化医疗发展

    日前,在“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认可中国在医疗领域取得的进展。施万博士表示,罗氏愿意积极参与到中国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进程中。
    2016-12-01
  • 2017医药研发管线前瞻(一)

    如今的医药行业正充满自信地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各种复杂而高端的疗法似乎离最终的上市批准已经触手可及。细胞再生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和癌症免疫组合疗法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也正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迈进,有望给医疗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2016-12-01
  • 高福院士发表抗PD-1或PD-L1抗体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展望文章

    中国科学院高福院士在自然出版社与川大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发表了发表PD-1/PD-L1抗体展望,高福院士为该文的通讯作者,谭曙光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
    2016-11-29
  • 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14位科学家获奖(丁健、程京、李兰娟……)

    2016年11月26日,被誉为我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2016年度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
    2016-11-28
  • 2016年吴阶平医学奖揭晓:张伯礼院士等5人获奖

    11月24日,2016年吴阶平医学奖暨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揭晓。2016年吴阶平医学奖授予张伯礼院士,将2016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授予王喜军教授、刘祖国教授、黄晓军教授、蔡秀军教授。
    2016-11-29
  • 这名36岁的科学家,掀起了纳米医学的新浪潮

    20多年前,当只有15岁的张良方考入清华大学时,纳米医学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于概念。而如今,张良方已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的一名杰出教授,并与他的科研团队一道在体内靶向给药领域做出了诸多突破。2013年,他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名35岁以下的创新者”榜单;今年,他也成为了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评选的“THE BRILLIANT 10 OF 2016”中,唯一一名华人学者。
    2016-11-29
  • 12位院士牵头,7家企业挑大梁,150亿搞“新药创制”

    年底渐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总体组名单总算公布了:28名专家中,包括桑国卫等12名“两院”院士、7家医药企业创始人或研发负责人。
    2016-11-28
  • 史伟云:擦亮你的眼睛

    近日,记者在济南见到了刚刚从美国回来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角膜病学组组长、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兼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教授。“生老病死,时至则行。”史伟云则试图用仁心仁术,缓解人生之苦。只不过,他的“战场”是“心灵的窗纱”——角膜。
    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