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萌团队新成果登《Cell》:细菌的特定基因,既延寿又安康

    6月15日,《Cell》期刊最新发表一篇文章,揭示了肠道细菌延长宿主寿命、提升健康水平的最新机理。来自于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王萌教授和团队首次从基因水平,系统研究了共生细菌因素与衰老的关系。他们筛选到29种促长寿细菌,证实它们至少能够延长宿主线虫10%的寿命,同时发现了一条由细菌多糖介导的全新长寿通路。
    2017-06-16
  • 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公示,800人入围!

    5月31日,教育部公示了2017年“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名单,共计有800名知名教师入围。
    2017-06-02
  • 谭蔚泓院士:逐梦“聪明分子”精准抗癌

    他担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杰出教授却毅然选择回国,他致力于用“聪明”分子来识别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他连续3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论文引用率高的研究人员名单……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归国7年里,国内科研的“黄金时代”让他成果丰硕。
    2017-05-26
  • 专访华人科学家纪如荣:Nature子刊揭秘PD-L1意想不到的“护癌”机制

    近日,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癌细胞上PD-L1分子不为人知的另一“护癌”机制:除了抑制T细胞的抗癌作用,该分子还能够通过“镇痛作用”为癌细胞“打掩护”。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PD-L1这一“新功能”的?这对癌症免疫疗法具有怎样的影响?日前,生物探索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华人科学家纪如荣(Ru-Rong Ji)教授。
    2017-06-03
  • eLife:一种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型T细胞

    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们首次报告了一种能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的新型T细胞。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eLife杂志上。
    2017-05-30
  • 专访哈工大黄志伟教授:Nature破译分子机制,让CRISPR更高效、更可控

    回国一年多后,他实现了哈工大在Nature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破解了困扰HIV领域科学家30余年的谜题。开展CRISPR研究仅两三年的时间,研究组已发表包括2篇Nature在内的多篇论文。短短5年的时间,取得如此多的成果,哈工大生命学院院长黄志伟教授告诉生物探索,专注与投入是他做好科研的秘诀。
    2017-05-29
  • 韩春雨事件提示:谨慎看待科研结果

    调查需要时间,因此人们等待结果也需要耐心。但是,通过韩春雨事件可以看到,在科学史上,如何对待科学研究结果才是理性的、实事求是的、客观的,甚至是公正的,一直有争议。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2017-05-25
  • Cell: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建立基因编辑瑞特综合征猴模型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陈永昌研究团队和同济大学医学院孙毅团队5月18日在Cell杂志发表论文,公开了其运用TALEN技术开展食蟹猴瑞特综合征模型的研究。
    2017-05-23
  • 韩春雨独家回应:为什么“我的成功”无法复制?| 央视43分钟长视频

    一年前的5月,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首次发表关于NgAgo基因技术的论文,引发轰动。从生物学界的“一鸣惊人”到媒体和业内都热捧的“诺奖级”科学家,韩春雨与其研究成果得到了无比炽热的赞美之声。而这疯狂赞誉仅仅不到一个月就出现巨大反转,争议至今,漩涡中的韩春雨作何回应?
    2017-05-22
  • 冰与火之歌,免疫治疗涅磐重生--第六届中国国际免疫治疗创新论坛

    16年随着魏则西事件的发酵,从政策到企业,癌症免疫治疗“被刹车”。 一方面是“冷一冷”,另一方面是国外不断传来的研究好讯息。
    201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