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研究
产业动态
人物访谈
活动发布
首页
/
人物访谈
/
全部
大分子药物
小分子药物
生物技术
体外诊断
免疫治疗
AI
基因治疗
投资机构
17位杰出华人青年科学家获美国斯隆研究奖,未来的诺奖或将出自他们!
2月26日,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 (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公布了2018年斯隆研究奖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共有17位华人获此殊荣。
华人
青年科学家
斯隆研究奖
2018-03-01
CRISPR和这三家初创生物技术公司,能消灭上万种疾病吗?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未来:编辑一个基因就能治愈某种严重的疾病,人类因此消灭了上万种疾病。
CRISPR
生物技术
2018-03-02
刘昌孝院士:关注世界医药创新发展和监管改革
由于重量级产品的带动、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和药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化学药在药物市场中的统治地位正受到严重挑战,生物类新兴药物则迅速崛起,生物医药已成为药物研发的重中之重。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将应用于天然药材的种质改良当中,天然药物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
医药
刘昌孝
创新
2018-02-24
世上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拿诺奖
距今一个多世纪的 1895 年 7 月 26 日,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重量级的科学家伴侣——皮埃尔和玛丽·居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开创了夫妻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传统。从 18 世纪的巴黎到前些年的挪威,本文列出了 5 对科学界的诺奖级伴侣,以纪念这些因为爱和科学结合在一起的大脑和灵魂。
科学家
诺贝尔奖
2018-02-24
“医学科学家”许琪:“高效”是她人生的关键词之一
2018年给了青年科学家许琪一个开门红。新年伊始,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许琪就接连获得了两项荣誉,入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项。 这些成绩似乎让许琪成为“人生赢家”,有人觉得命运对她太过眷顾,但事实上她成功的秘诀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高效”是她人生的关键词之一。
医学
科学家
许琪
2018-02-14
刘昌孝院士: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多点开花
2017年对于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来说是多点开花的一年,多个新药研发创里程碑式纪录。2017年也是中国的“新药元年”,在政策扶持下大批新药获批上市,中国药企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提速。在春节来临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研究员刘昌孝为读者献上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新春贺礼”,这也是他第七年在本报发布全球生物医药发展述评研究结果。
刘昌孝
院士
生物医药
2018-02-09
10位华人科学家当选2018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国家工程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最新入选的83名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名单。加上今年新院士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总数为:院士2293名,外籍院士262名。
2018
院士
2018-02-09
祝贺!陈竺院士共享2018年“舍贝里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日前宣布,将2018年舍贝里奖授予中国科学家陈竺和法国科学家安娜·德尚、于克·德戴,表彰三位科学家“阐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创革命性疗法”。
陈竺
院士
白血病
2018-02-08
一边睡觉一边讨论学术的双料院士:将突发性睡病化为成就之源的乔治·丘奇
仔细说起来,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确实很会挑选“犯困”的时机。他没在扣扣熊访谈秀上睡着,没在时代杂志 2017 年度人物的红毯上睡着,却专门在各种于北京或波士顿举办的高端学术活动和专题研讨会上打瞌睡。
院士
遗传学
2018-02-10
从他们笔下 发现抗癌过程中的力量
癌症被认为是世界五大绝症之一,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仍难免让人谈之色变。近日,记者走进抗癌一线,发现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在医生、患者和家属们的笔下,蕴藏着美好、温暖和鼓舞人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从未消逝。
癌症
2018-02-19
首页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末页
共
394
页
3935
条
热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