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科学家厌氧消化技术将垃圾转变为清洁能源

    华裔科学家张瑞红发明了厌氧消化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液体和固体垃圾,包括食品垃圾、院落垃圾、植物残留、纸和纸板转化成可再生能源。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商业化,在美国打入市场。
    2012-07-15
  • 冷春生: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领域的攀登者

    2005年5月,冷春生这个31岁的年轻人,挑起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制剂工业化、产业化的重任,向这一世界性难题发起了挑战。填补了一项项空白领域,攻克了一道道世界难题,跨越了一个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使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2-07-13
  • 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副会长王永祥乐做海鸥

    做一只“海鸥”挺好的,往返于大洋两岸,既能掌握海外最新的生物制药技术和丰富的国际经验,又能及时瞭解中国国内的需求,相比逐渐本土化的海归来说,“海鸥”不易失去国际化的背景。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副会长王永祥8日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现在很享受“海鸥”的生活。
    2012-07-12
  • 第六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第一轮通知

    2012年10月19日—22日, “第六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将在成都举办。会议将由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联合有关部门主办,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承办。会议主题为发展工业生物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2012-07-12
  • 饶毅:科学家不亲自带实验室会降低高度

    他希望,科技体制改革,最终能让多数教书的人对行政职务失去兴趣,不愿意去做院长甚至系主任,而更愿意去做专心科研教学的教授,而体制最终也能让教授影响一些重大方向决策。他就是去年写博客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北大生科院院长饶毅。
    2012-07-11
  • 基因测序为患白血病的医生找到针对性疗法

    一位专门研究白血病的医生自己不幸患上了这种癌症。在化疗和骨髓移植并未完全见效的情况下,他的同事们为他的肿瘤细胞及健康细胞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进行对比。他们发现FLT3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了这种疾病,从而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疗。
    2012-07-10
  • 拜耳通过收购AgraQuest公司搭建绿色技术平台

    拜耳通过收购AgraQuest公司搭建绿色技术平台。AgraQuest定制型的产品组合和优秀的研发线将为拜耳公司搭建广泛的技术平台,拜耳认为此次收购还将有助于优化研发,为公司和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拜耳公司计划在2020年将此水果和蔬菜业务的销售额扩展到30亿欧元,成功收购AgraQuest公司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增加砝码。
    2012-07-10
  • 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正式签约加盟中国医药城

    从北京大学的本科生到留学美国的博士生;从美国国家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到哈佛大学的讲席教授;从回到北大兼职到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百折不挠,一步步向科学高峰攀登,在不断追求中缔造出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近来,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讲席教授谢晓亮正式签约加盟中国医药城,朝着不断创新、造福人类的愿望走去。
    2012-07-09
  • 全球制药业重心正转向中美两国 引起欧洲警惕

    近期,包括赛诺菲、辉瑞、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在内的全球领先制药公司陆续将重心转向中国和美国,引起欧洲警惕。
    2012-07-09
  • 袁隆平:从科学上讲亩产1000公斤杂交水稻可实现

    2011年,袁隆平在湖南隆回的超级稻百亩试验田里交出了新的成绩单——亩产926.6公斤。然而他并未满足。“我相信亩产1000公斤一定能实现。从科学上讲,杂交水稻还是有这个潜力的。”袁隆平对实现自己的目标很有信心。
    201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