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预防淋病的疫苗出现了!

7月11日,《柳叶刀》杂志上刊登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研究:葛兰素史克(GSK)的脑膜炎疫苗MeNZB被证明可以预防淋病,这也是自有淋病以来,科学家首次发现可以预防它的疫苗[1]!


淋球菌

本文转载自“奇点网”

7月11日,《柳叶刀》杂志上刊登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研究:葛兰素史克(GSK)的脑膜炎疫苗MeNZB被证明可以预防淋病,这也是自有淋病以来,科学家首次发现可以预防它的疫苗[1]!

恰好4天前,世界卫生组织刚刚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对全体人类提出警告[2],他们通过梳理全球77个国家5年间的传染病数据,发现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淋病的致病菌)的多重耐药性迅速提高,正在逐步对各种抗生素“免疫”!这意味着,淋病在未来可能演变成不可“治愈”的疾病!

而且淋病离我们其实也并不是很远,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淋病的新发病例约为1.6亿[3],而这一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即使仅看我国,淋病的发病率也是居于性传播疾病首位的[4]。

对于发病率如此之高、耐药性如此之强的性传播疾病,疫苗的研发简直是迫在眉睫。

MeNZB疫苗最初是由Chiron公司研发的,Chiron公司后来被诺华(Novartis)收购,而后诺华的疫苗研发分部又被卖给了GSK,因此,MeNZB的所有权目前属于GSK。疫苗在新西兰使用,针对的是血清群B脑膜炎球菌(根据抗原不同对脑膜炎球菌做出的分类)[5],这类脑膜炎球菌在现在已知的十几个血清群中是侵袭性最强,最为致命的。而发现它能预防淋病也是一个“意外”。

研究的通讯作者,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疫苗学家Helen Petousis-Harris博士和她的同事在整理MeNZB接种人群的信息时发现,在接种过疫苗的新西兰、古巴以及一小部分挪威人中,淋病的患者数出现了不小的下降!


Helen Petousis-Harris博士

同时他们注意到,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是“近亲”,他们的DNA序列中有80-90%是相同的。因此Petousis-Harris博士认为,MeNZB抑制淋球菌感染从生物学来上说是合理的,于是她着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1],希望证明MeNZB真的可以遏制淋病的发生。

他们从新西兰的11个性健康诊所中收集了1984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15-30岁患者的病例信息,其中有1241例淋病,12487例衣原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性性传播感染,感染淋病的患者常常合并有衣原体感染),两者兼有的有1002例。


患者筛选的流程

接下来,他们整理了新西兰国家疫苗登记册的数据。在20世纪90年代,新西兰因血清群B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呈现爆发趋势,为了抑制这一疾病,新西兰政府从2004年(此时前面的一万多名性病患者的年龄应为6-20岁)开始为20岁以下的年轻人免费提供MeNZB(每人共需注射3次),直到2008年[6]。

截至2010年,血清群B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病例已经不足30例,因此新西兰政府不再提供MeNZB的接种[6]。据统计,在2004-2008这4年间,共有超过100万年轻人接种过MeNZB疫苗,约占新西兰同时期全部年轻人的81%[7]。


1984-1998年出生的患者接种MeNZB的的比例,绿色为部分接种(未接受完整的3次接种),紫色为未接种疫苗,蓝色为完整接种

最后研究人员综合了淋病患者和疫苗接种的两部分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主要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他们发现,MeNZB防止淋病发生的有效率为31%,也就是说,完整的接种了3次疫苗的人,发生淋病的可能性相比未接种人群降低了1/3。此外,男性的有效率相对较高,为36%,女性则为25%。

而对于淋病合并衣原体感染的患者来说,两种感染均能被抑制的概率只有14%。研究人员认为,这应该是因为MeNZB的血清群B脑膜炎球菌特异性导致的。

对于这个结果,格里菲斯大学的微生物学家Kate L. Seib博士在她撰写并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社论中提到:“虽然31%的有效率并不是很高,但是这个研究仍然表明,即使是中等效力的疫苗仍然会对淋病的传播起到实质性的抑制作用,这很有意义。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来直接支持脑膜炎疫苗对淋球菌感染的保护作用。”[8]


Kate L. Seib博士

在这个研究进行的时候,加拿大魁北克省公共卫生实验室负责人Jean Longtin博士也对该省接种过同类疫苗的地区进行了调研,他发现,疫苗组的淋病发生率确实低于非疫苗组,他表示将继续进行这个研究[9]。

Petousis-Harris博士透露,他们接下来要研究的是疫苗中的哪些组分发挥了作用,这样就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效率更高的淋病疫苗。WHO生殖健康研究部门也肯定了这个研究成果,他们认为,任何新的抗生素治疗都会刺激致病菌发展耐药性,但疫苗不会有这个问题,新研究为淋病疫苗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突破[10]。

参考资料:

[1] H. Petousis-Harris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group B outer membrane vesicle meningococcal vaccine against gonorrhoea in New Zealand: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2017) doi: 10.1016/ S0140-6736(17)31449-6.

[2]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7/Antibiotic-resistant-gonorrhoea/en/

[3] WHO. Global action plan to control the spread and impac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Neisseria gonorrhoeae. http://www.who.int/reproductivehealth/ publications/rtis/9789241503501/en/ (accessed May 8, 2017).

[4]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lb/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ningococcal_vaccine

[6] http://www.health.govt.nz/our-work/preventative-health-wellness/immunisation/immunisation-programme-decisions/meningococcal-b-immunisation-programme-and-menzbtm-vaccine

[7] Arnold R, Galloway Y, McNicholas A, O’Hallahan J. Effectiveness of a vaccination programme for an epidemic of meningococcal B in New Zealand. Vaccine 2011; 29: 7100–06.

[8]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7)31605-7/fulltext

[9]https://www.statnews.com/2017/07/10/gonorrhea-vaccine-study/

[10]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gonorrhea-std-meningitis-vac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