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小麦品种 具有更强耐涝能力

    导读:当洪涝灾害发生后,在旱地生长的小麦植株如果长期被水浸泡就有可能因根部缺氧而死亡。为解决这一问题,俄罗斯研究人员通过诱导小麦的愈伤组织,培育出了耐涝能力更强的小麦品种。 俄科学院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布的公报显示,他们将取自某种小麦的一组细胞放入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诱
    2010-09-30
  • 一种培育耐涝小麦愈伤诱导法

    俄科学院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布的公报显示,他们将取自某种小麦的一组细胞放入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诱导其产生组织团块,这便是愈伤组织。将这种组织置于固态培养基中,可分化成新的小麦植株。 当洪涝灾害发生后,在旱地生长的小麦植株如果长期被水浸泡就有可能因根部缺氧而死亡。为解决这
    2010-10-03
  • 山西杂交小麦研究获重大突破 获国家发明专利

    经过数十年锲而不舍的研究,由运城市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自主创新选育的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FA),日前通过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审定。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选育方法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全球科技查新后肯定为世界首创,已于今年5月授予国家发明专利。 运城市农委副主任冯树英从1972年开始利用业
    2010-10-08
  • 1000万元―我国小麦品种技术转让创新纪录

    导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近日以1000万元高价,向河南联丰种业有限公司转让小麦新品种“中麦895”在河南和江苏等省的独家生产经营权,创造了我国小麦品种技术转让新纪录。 据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介绍,小麦属自花授粉作物,生产上全为常规品种,农
    2010-10-08
  •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关键技术获得突破

    日前,受国家科技部委托,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 经过三年半的实施,该项目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布病诊断标准、适合所有布病易感动物的5种检测试剂盒,申请发明专利4项,顺利
    2010-10-12
  • “张杂谷5号”:亩产翻两番效益增三倍

    眼下正是谷子收获的季节,北京怀柔区喇叭沟门乡农民张小飞心里格外高兴。“我种植的0.8亩地能打400公斤谷子,出500多斤小米,按每斤3元计算,纯收益超过1500元。”在近日召开的“张杂谷5号”现场会上,张小飞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从乡农技推广站免费得到了“张杂谷5号”种子和化肥,
    2010-09-26
  • 我国研究发明出橡胶树籽苗芽接育苗技术

    经过20多年的研究,我国热带农业科研人员在橡胶树传统芽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发明出橡胶树籽苗芽接育苗技术。这标志着我国橡胶树优良品种籽苗芽接育苗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记者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科研人员这些年开展了橡胶树种子贮存、籽苗芽接技术改进、培养基质改良、育苗
    2010-09-25
  • 水稻智能不育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科技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农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技术是杂交育种技术。 智能不育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相结合,是一项有效利用隐性细胞核不育特性进行杂交制种的全新方法。与常规杂交育种和常规转基因育种
    2010-09-25
  • 我国专家首次培育出优质荞麦杂交种子

    由中国知名育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最近对“普通荞麦自交不亲和两系法杂交种优势利用研究”进行技术成果鉴定后认为,该项目培育出的榆荞4号荞麦杂交种,是国内培育出的第一个优质荞麦杂交种子,填补了中国无荞麦杂交种的空白。 据了解,由陕西省科技厅组织、榆林市科技局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日
    2010-09-25
  • 我国通过航天工程育成60多个农业新品种

    日前中国经济网记者从“2010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获悉:我国的航天工程育种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实质性的可喜成果,截至目前,已有60多个农业新品种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并获大规模推广应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作物抗性等做出重要贡献。 本届论坛由中国宇
    201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