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培育越年再生稻 栽一次可多年收割

    水稻也能一季种植,实现多季甚至多年收获?重庆忠县马灌镇农民“育种专家”胡代书的回答是:能。因为他培育出的“越年再生稻”不但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还在全国试种推广2万亩,亩产在600公斤上下,比常规杂交稻略高。越年再生稻俗称“懒人稻”,不需每年播种、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
    2010-09-03
  • 秸秆综合利用让胶州农民种出“放心菜”

    “挖30厘米深、1米宽的地沟,铺两层秸秆,中间洒一层菌种,培土、浇水,打一些透气眼。这就是‘反应堆’。上面再种菜,效果大不一样。”在山东省胶州市九龙镇小宋家庄菜农宋守仁的大棚里,胶州市农工办工作人员蹲在菜畦子旁给记者介绍。 走了几个蔬菜大棚,菜农都能谈出一套有关秸秆综合利用的办
    2010-09-03
  • 韩国分三步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

    韩国政府对生物科技产业非常重视,早在1982年就将生物科技纳入国家研发规划之中。1983年,《生物技术促进法案》颁布实施,这是韩国生物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进入21世纪后,韩国全力发展生物科技,将其视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生物产业年产值已进入世界前15位。当前,韩国在发酵
    2010-09-03
  • 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走有机之路推动食品安全

    袁隆平院士2日下午为“回龙湖有机超级杂交水稻研发基地”揭牌,希望通过将超级杂交稻生产技术和有机生产技术结合,提高有机水稻的单产和效益,推动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 袁隆平院士表示,超级杂交稻在确保提高稻米产量的同时,加大了进一步提升水稻品质的研究。中国现已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中,有
    2010-09-03
  • 法国用诱变育种技术替代转基因农作物

    转基因生物技术由于打破了生物自然进化的常规,实现了基因在物种间的转移,因此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欧洲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很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威胁心存担忧,因此欧盟对转基因农作物商品化种植一向态度谨慎
    2010-09-09
  • 袁隆平:我还要向亩产1000公斤攻关

    7日,在首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上,袁隆平表示:到90岁时我还要向亩产一千公斤攻关。9月7日,是袁隆平80岁生日。 精神矍铄的袁隆平,心态更是丝毫不见衰老。记者问他,研究了一辈子的杂交水稻最大的欣慰是什么,他说,是看着杂交水稻的产量一直在稳步上升,看着中国的杂交水稻播撒到世界的许多
    2010-09-09
  • 袁隆平攻关杂交大豆对抗美国转基因大豆

    “中国有望培育出亩产700―800斤的杂交大豆,单产超过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昨天,参加上海世博会无锡论坛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产杂交大豆一旦培育成功,将从根本上缓解当前愈演愈烈的东北大豆危机。 杂交大豆技术仍在攻关 当前,国内
    2010-09-08
  •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项目启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9月7日宣布启动“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研究”项目。 科学家们将重点研究解决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分、热量等资源要素时空变化对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以及病虫害和旱灾等灾变过程、致灾成灾机理及适应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 据首席科学家、中
    2010-09-08
  • 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要和有机生产相结合

    杂交水稻不仅要解决“吃得饱”的问题,更要承担“吃得安全”的责任。2日下午,袁隆平院士为“回龙湖有机超级杂交水稻研发基地”揭牌时,希望通过将超级杂交稻生产技术和有机生产技术结合,提高有机水稻的单产和效益,推动食品安全和农民增收。 回龙湖有机超级杂交水稻研发基地,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
    2010-09-08
  • 我国受生物入侵危害严重 粮食减产一成以上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袁志明在做客人民网科技频道“展望中国八大科研领域突破”访谈时表示,我国是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外来入侵生物导致中国粮食减产达10%以上。 袁志明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与发展,外来生物在“人为”和“非人为”的情况下被引进中国,
    20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