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因肺癌(连同气管和支气管癌)致死的人数高达170万人。值得欣慰的是,近二十年来,肿瘤分子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靶向药物的不断创新,将癌症治疗带入了精准医疗的新时代。而作为精准医疗的发起国,美国,其肺癌死亡率也实现了显著下降。
美国癌症协会《2017癌症年度统计报告》指出,美国癌症死亡率从1991年的215.1(每10万人)的峰值下降到2014年的161.2(每10万人),其中,从1990年至2014年间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43%,2002年至2014年间女性肺癌死亡率下降17%。这不仅与吸烟减少、早癌筛查普及相关,更与美国肺癌的基因检测、靶向药物治疗密不可分。(下图示2017年之前在美获批上市的肺癌靶向药)
我们说的肺癌,85%左右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而众多靶点的陆续发现,比如EGFR(编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BRAF(V-RAF鼠肉瘤病毒原癌基因同源体B1)、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等,催生了相应的靶向药物,不断改善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其中,ALK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现的第二个治疗靶点,见于大约3%-5%的NSCLC患者中,尤其是不吸烟的年轻腺癌患者。这些患者的ALK基因往往会与其他基因产生融合,生成ALK融合蛋白,这一突变会导致肿瘤生长。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Crizotinib(克唑替尼)在ALK阳性的NSCLC治疗初期往往显示出很好的疗效,但大部分患者会在1年内出现耐药和疾病进展(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进展较为常见)。于是科学家们又先后研制出第二代ALK抑制剂Ceritinib(色瑞替尼)和Alectinib(爱乐替尼)。
2017年5月,该领域又迎来武田重磅新药Alunbrig(brigatinib),这是一款ALK的强效抑制剂,它能抑制ALK以及ALK融合蛋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美国FDA加速批准Alunbrig用于治疗克唑替尼用药期间进展或无法耐受克唑替尼的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数据显示,克唑替尼难治的ALK+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Alunbrig推荐剂量方案的结果: 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价的经证实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5.6个月;基线脑转移可测量的患者中,IRC评价的经证实的颅内ORR为67%;基线有任何脑转移的患者中,IRC评价的中位颅内PFS为12.8个月。
Addario肺癌基金会(ALCF)创始人、会长Bonnie Addario表示:“克唑替尼用药期间进展或无法耐受克唑替尼的ALK+转移性NSCLC患者面临着疾病进展的不确定性以及脑转移潜在的摧残性影响,Alunbrig的核准带来了新的希望。”
来源:好医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