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院士:“精准医学”冷静思考,应对新挑战

2015-06-13 06:00 · 李亦奇

2015年6月6日,由北京协和医院肝外科和测序中国共同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协办的“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大会”在北京协和学术会堂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在大会伊始做了开幕致辞。

2015年6月6日,由北京协和医院肝外科和测序中国共同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协办的“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大会”在北京协和学术会堂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在大会伊始做了开幕致辞。


曹院士首先表示:要论2015年中国医疗界最热的一个词,非“精准医学”莫属!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科研人员有能力、有机会去面对大量的病源信息,而且也有可能实现对病人高层次的个体化治疗。因此,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面,“精准医学”应运而生。“精准医学”的火热,除了技术的进步,还和各个国家积极推进不同特点和侧重点的“精准医学”计划有关系。

今年1月20号,美国奥巴马总统在白宫宣布“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正式启动。于是,有人认为我国这个时候推行“精准医学”属于跟风行为。对此,曹院士认为,国内有很多具有智慧的学者,很早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倡导。例如,在2013年曾举办过的一些会议便是从生物系统医学的角度,去理解和推进“精准医学”。

提出问题冷静思考

面对“精准医学”热潮,曹院士强调当前应冷静下来,仔细分析。首先要明确中国的“精准医学”要做什么?曹院士说道:刚才非常兴奋地看到我们这个短片(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大会开幕视频,可点击微信左下方“阅读原文”观看),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包括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已表明中国正在行动!

我国中医老早就提倡异病同治,甚至说一个病人不同阶段,把病情各方面的因素能够找出来并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也就是说在“精准医学”的哲学层次方面,我们老祖宗早早就有,只不过说现在要借助基因测序技术。随着测序成本大幅下降,使我们对每一个病人能精准分型、精准治疗。

在明确上一个问题后,接下去要问:中国“精准医学”怎么做?在这个问题上曹院士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技术要引进,但也要改良,更重要的是国人要有自己的研发体系。首先要在医药产品方面国产化。其次要善于把大量的临床样本整合在一起,围绕着一个大的目标去进行。现在我国有上亿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还有三百多万的癌症患者等,如果能把这些疾病资源都有效的收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同创新、交叉融合的网络,那么我国有可能在世界医学科技竞争当中占据先机。另外,要发挥新型科技体制的优势,在进行传染病药物创新的同时,要建立新型的体制,通过行政的协调和各个团队的技术优势整合在一起实现更大的目标。

新目标

谈及美国正在进行的乳腺癌、白血病等领域研究,曹院士说:“中国‘精准医学’的发展,首先要有序推进,突出重点。我们要有新目标,实现一种高峰的攀登。我们不能说美国人做啥,我们接着做啥?当然了,他能做啥我们一定能做啥!”我国除了发展癌症领域的研究以外,还可以根据国情去拟定中国医学技术。

新挑战

在思考新目标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精准医学”激发新的挑战:一方面是由于基因测序能力不断的提高,在获取海量数据后应怎样去分析;另一方面,数据分析后如何应用,把技术和实际临床应用、以及所面临挑战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向前推进。

除了技术层面的挑战,还有政策层面的挑战。“精准医学”是一个大范围,治病救人外,还要有相应政策,国家层面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时出台,在政策的推动下,技术和临床更好地结合。另外还要认识到,环境与人体健康是个大命题。测序能从分子水平解决一些疾病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表观遗传,蛋白质修饰等因素也会造成疾病问题。因此曹院士希望我国的“精准医学”除了应用测序技术以外,还要有个更大的视野和更多的临床、诊疗的新技术、新理念融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推进。

最后,曹院士表达了对我国“精准医学”的美好期望:衷心感谢在座的各位,特别是从国外回来的各位嘉宾,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和中国的医疗实践相结合,对中国有所贡献。也衷心期盼着和各位同道们共同努力,推进中国“精准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