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袁隆平飚英语刷屏,他有位特别的英语老师

2017-07-15 06:00 · 李华芸

袁隆平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曾获得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和高度评价。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江泽民亲自为袁隆平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并同他握手合影留念。其实,除了英语很好以外,今年87岁高龄的袁隆平在音乐、体育领域也有擅长的地方。


本文转载自“政知圈”

这两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流利英语完成20分钟演讲的视频在网上刷屏。 

有网友直言“原来他还会说英语?对不起,没有不敬的意思,可我一直以为,他只是一位农民伯伯……”带着类似的疑问,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去采访了袁隆平的秘书。原来,袁隆平的英语从小就很好,经常在国外的学术会议上用英文演讲。

袁隆平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他曾获得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多位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和高度评价。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江泽民亲自为袁隆平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并同他握手合影留念。

其实,除了英语很好以外,今年87岁高龄的袁隆平在音乐、体育领域也有擅长的地方。

“袁式英语”赢得全场掌声

袁隆平的这次英文演讲发生在7月11日的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雁栖湖论坛”中。

为什么选择用英文演讲?袁隆平的秘书杨耀松告诉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会议并没有要求用英语还是中文演讲,“因为这次来的外国院士比较多,翻译可能把原来的意思变得不准确,尤其是一些专业术语,所以直接用英语沟通更加顺畅”。他还说,袁隆平一直都可以用英语演讲,“不存在准备的问题”。

虽然在开场时,袁隆平谦虚地表示,“I speak broken English”(我的英语不好)。然而演讲全程流畅,几乎未见停顿或错误。要知道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演讲,为了准确地介绍杂交水稻的情况,袁隆平得引用数据和专业术语。

比如,他在演讲中提到:

It is expected that 60% more rice should be produced in 2030 than that in 1995。 Currently, 1 ha。 for rice production provides food for 27 people。 By 2050,1 ha。 Will have to support 43 people。

据估计,2030年全球水稻产量应比1995年增加60%以上才能基本满足人类需求。目前每公顷所产稻谷能养活27人,但到2050年,每公顷所产稻谷必须要养活43人才行。

If 50% of the conventional rice is replaced by hybrid rice, and estimating on a 2t/ha yield advantage of hybrid rice,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 rice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will be increased by another 150 million tons,which can feed 400 million more people each year。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规水稻面积改种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稻谷估算,则全球可增产1.5亿吨粮食,这相当于每年可多养活4亿人。

显然,表达方式很地道,视频中的发音也很地道,绝不是chinenglish(中国式英语)。

母亲曾是英语老师

袁隆平是怎么学英语的?杨耀松告诉政知圈(微信ID:wepolitcs),“他英语基础很好的,他的母亲在解放前就是南京一所教会学校的英语老师,因此他从小就开始学英语,他读的中学武汉四中原来也是教会中学,有些课是用英语上的。”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袁隆平的影响不言而喻。2010年,袁隆平曾撰文怀念母亲,他动情写道: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此外,他在接受采访时讲过,自己在小学一年级时看过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英语教学可以说是“从娃娃抓起”。

而他对英语的重视是一如既往的。据杨耀松介绍,国际学术会议他一般都会用英语。“论文都是自己把中文的译成英文的然后传播的。对于别人译的,很多专业词汇最后都是他自己校准的。我们水稻所、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每年有很多培训班,很多外国学员来长沙参加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他都会给这些外国学员讲授专业课的,用英语讲授的。”

事实上,袁隆平早就在国际上展示过一流的英语水平。1979年4月是他第一次出席国际性会议。在位于菲律宾的Los BAnos(西班牙语)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的国际水稻科研会议,他提前用英文写好题目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论文。按照会议安排,每组有两名专家发言,一人宣读论文,一人即席答辩。他以准确流利的英语答辩,震动全场。

再比如,“2012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与种业发展高峰论坛” 上,袁隆平也用英文演讲,向来宾介绍了我国超级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及成果,同样博得了中外专家的掌声。

俄语也非常不错

英文水平极佳的袁隆平,其实俄语也非常不错,上世纪50年代初,他曾在安江农校做过一两年的初级俄语教师,还在那时认识了自己的妻子,当时的学生邓哲。

“头脑发达”的袁隆平四肢并不简单。游泳、排球无不在行,象棋更是每天都要对阵一两个小时。他曾回忆:

上大学时,我始终喜欢运动,游泳技术是一流的,可说在西南农学院也是首屈一指的,没有哪个能游得赢我。不吹牛,在游泳方面我读高中时就有段”光荣史”,拿过武汉市第一名、湖北省第二名,但打球只是三流候补队员的水平。

袁隆平还喜爱音乐,不仅会拉小提琴,而且早在西南农学院读书时期,他便是学校合唱团的一员。

大学期间我有几个玩得很好的同学,梁元冈、张本、陈云铎、孙昌璜等。梁元冈会拉小提琴,我们就跟他学着拉。我喜欢古典的小提琴曲,它能把你带到一个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我不是书呆子气十足的人,什么都想学一点,什么都会一点。

当时,由于我唱歌声音较低而且共鸣很好,同学们给我取外号叫“‘大Bass(大贝司)”。我在大学里面是合唱团的成员,就是唱低音的。我喜欢比较经典的音乐,唱《喀秋莎》、《红梅花儿开》等等;我也会唱英文歌。每到课余时间,我和梁元冈、陈云铎、孙昌璜等爱唱歌的同学常常聚集到一个宿舍里一起唱歌。

1953年,袁隆平在领取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42元之后,当即去商店买了把27元的小提琴。“夜晚时分,月光满地,蛙声不绝,琴声能消除一天的疲劳”,袁隆平曾在安江农校附近拉琴。而他的工作地点几乎都是田间地头,时常满身泥土,在制种育种阶段,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拉琴是他调整身心的方式。

难怪有人说:原来袁隆平不只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个全能、全才的“钢铁战士”!